费雪方程式(费雪方程式MV=PT)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费雪方程式(费雪方程式MV=PT),以及费雪方程式(费雪方程式MV=PT)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带你逐字解读费雪方程式:MV=PQ

费雪方程式

相信学过一点经济学理论的同学应该都知道”费雪“吧,他是一位美国的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的教授,他有过很多的经典理论,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货币需求相关的理论,就是费雪方程式。

他是反映的货币需求数量论,也被称为现金交易数量论。这一理论甚至被认为是经济学中的一颗学术原子弹,是一个揭示上帝秘密的工具。后来的货币大师弗里德曼就是基于费雪方程式,构建了他自己的货币主义大厦。费雪方程式也成为了现代货币银行学的基础,像各国的央行在观察一些数据时,启动一些政策时,也会十分关注这个东西。

他的具体公式是:MV=PQ

其中,M代表货币供应量,通常就是央行所控制的基础货币部分。

V代表货币的流通速度,这个稍微多说两句,货币流通速度是没有一个精确数字的,属于一个模糊概念,因为对于货币来说,他并不是一个在经济活动中,简单流动的东西。首先,市场中流通的货币,自己是不会凭空消失的,也就是说,我们花的钱,肯定被另一个人所持有,而另一个人把这笔钱花掉,也同样会跑到其他人的手中,成为他的储蓄。如果这个人将这笔钱放入银行,那银行则又可以将这笔钱放贷出去,就会创造出另外的流通货币,这里在经济学中有个概念叫货币乘数,具体啥意思后面单独拿一篇出来记录吧,这里还继续V这个概念。

我们看到,我们使用的货币始终都是在不同的人群之间来回流动,从一个人的现金持有,变成另一个人的现金持有,只是每个人现金持有的时间都不相同,有长有短。当大家都倾向于尽快花掉手中资金的时候,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速度就会加快,反之,大家都想持有现金时,货币的流通速度就会减慢。现实中,经济形势,政策制度以及心里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人们的储蓄和消费行为,从而影响到货币的流通速度,但这东西我们虽可以感知到当前市场的货币流通速度快慢,但确实并不能准确给出一个计算值。

说完了公式的左边,现在看看公式的右边,P代表的是市场中商品的价格,这里说的商品并不是我们投资四大类资产中的大宗商品,而是普通的物品价格,一般也可以用CPI物价指数来观察,但还要再加上房价,房价是不包含在CPI指数中的。

Q代表的则是市场中的商品总数量,这个很好理解,就不做过多解释了。

费雪方程式看上去是一个等式关系,但因为这里面的几个参数大都是没有精确数字的,所以我们再看这个公式时,也不要把他当成一道数学题来分析。

按照上面的解释,将费雪方程式MV=PQ解释成中文就是,货币供给x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x商品数量。等式的左边是货币供应总量,右边是商品的交易总量。

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当货币大量供应,或者流通速度提高时,因为商品数量不会短期快速增加,所以很容易让市场中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大幅拉升,后面随着繁荣过度,可能引发危机。货币大师弗里德曼也用这个理论,将货币通胀的矛头直指货币的发行者,也就是央行,他认为产生通胀的原因就是大量印钞导致的。

之所以央行会关注费雪方程式,就是因为这个等式的左边是可以进行主动调控的,或者严格来说,等式左边的货币供应量,也就是M这个指标,央行是可以精准管控的。而等式的右边P,Q,也就是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则是客观存在的。这其中Q是调控的目的,也就是说,期望稳定提高社会中商品和服务数量,鼓励大家开动生产,创造更多价值,让居民生活不断向好,就是央行进行调控的意义。但商品价格P只是个参考指标,不能一味的释放货币,要想经济平稳向好,必须盯住价格。当年的约翰劳,就是忽略了价格P这个因素,一味的扩大等式左边的货币供应量,目的是想提升右边商品数量Q,结果却让法国经济陷入深渊。

在价格P中,房价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比如90年代日本大泡沫破灭,就是忽略了房价的因素,日本人看到物价CPI没怎么上涨,所以就大幅度的增加货币供给,结果楼市破灭的杀伤力更大,让日本的经济倒推了近30年,后来几年的增长率几乎降到了0,居民财富更是缩水了一半。我们这边其实是有这方面的风险的,由于房地产效应,之前也是大量地释放货币,虽然没有引起商品大通胀,但货币已经释放在了市场中,必定有一个地方承接了这么多资金,这个地方就是楼市。特别是15年,我们这边还加了一把火,不仅推升了一波股市水牛,房价也是向上冲了一波。所以现在我们出台各种刺激政策,都是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重蹈日本覆辙。

即使到了现在,日本的经济也是不正常的,不管他们的央行怎么释放货币,降低利率,甚至让大家负利率躺着赚钱,日本人都不愿意去赚,还是在拼命存钱。拿费雪方程式对照,也就是央行增加M和PQ都没起色,V始终维持低位,也就是货币流通速度一直在低位,大家都把钱存在手里,为什么?可能跟日本的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密切相关吧,当人老了之后,就没有那么多赚钱的想法了,这种想法其实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还是相当可怕的。

费雪方程式(收入、价格与货币的关系)

M*V=P*T:通货膨胀不仅仅取决于一个市场货币流通量,央行放水不一定意味着救市就必然通货膨胀除了货币数量还与购买力相关,若二者比例得当则不会崩。

*费雪方程式*  

费雪方程式是表示国民收入水平与价格水平、货币供应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

利率有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之分。名义利率,是指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按照承诺的货币价值计算的利率。实际利率,是对名义利率按货币购买力的变动修正后的利率。由于借贷双方更关心货币的实际购买力而不是货币的名义额,因此实际利率能更准确地衡量借贷的成本和收益。名义利率的计价单位是货币,实际利率的计价单位则为标准化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若年名义利率为i,则现在投资1元,1年后将获得1+i 元,若当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为π,按照现在的实际购买力计算,1年后的1+i 元只相当于现在的(1+i)/(1+π)。如果实际利率用R来表示,则应该具有下列关系:

 1+R=(1+i)/(1+π)

由上述公式可以推导出:

i=π+R+πR

  在通货膨胀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如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5%,最后一项πR的数值就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上述关系式可以进一步简化为:

  i=π+R

  这就是著名的费雪方程式(Fisher Equation),该方程式是由美国伟大的经济学家费雪提出的。费雪方程式表明,名义利率必须包含一个通货膨胀溢价,以弥补预期的通货膨胀给贷款人造成的实际购买力损失。当实际利率保持稳定时,名义利率就会随着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提高而提高。 

  费雪方程式:是传统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之一。20 世纪初 ,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 , 也被称为费雪方程式。

  费雪效应可概括为:一国的名义利率反映了依该国预期的通货膨胀调整后的真实回报率,也就是说造成各国名义回报率不同的原因,仅仅是因为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不同。在投资者可进行自由的国际投资的情况下,各地的预期真实回报趋于相等。如果出现了不相等的情况,投资者为追求较高的投资收益就会进行套利活动,而套利的结果又使各地的投资收益率趋于一致。

费雪方程式(费雪方程式MV=PT)插图

这一方程式为 :M*V=P*T

M 一一货币的数量 ;

V 一一货币流通速度 ;

P 一一物价水平 ;

T 一一各类商品的交易总量。

  根据这一方程式 ,P 的值取决于 M,V,T3 个变量。费雪分析 , 在这3个经济变量中M 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 ;V 是由制度因素决定的 , 而制度因素变化缓慢 , 因而可视为常数 ;T 与产出水平保持一定的比例 , 也是大体稳定的。因此 , 只有 P和M的关系最重要 , 所以P的值特别是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

交易方程式虽然主要说明 M 决定 P, 但当把 P 视为既定的价格水平时 , 则:

M=P*T/V

 这说明 , 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 , 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 这个比例就是 1/V 。换言之,要使价格保持既定水平 , 只有当货币量与总交易量保持一定比例关系才能实现。

关于费雪方程式(费雪方程式MV=PT),费雪方程式(费雪方程式MV=PT)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zhuoseo.com/news/23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