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定理(蝴蝶定理是什么)

很多朋友对于蝴蝶定理(蝴蝶定理是什么)和蝴蝶定理(蝴蝶定理是什么)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求面积六大模型之:蝴蝶模型(蝴蝶定理)

大自然生物的美,总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就像蝴蝶一样,对称的体型,美丽的翅膀,总能让人心情舒畅。今天,我们走进数学的殿堂,来一起认识一下另一种蝴蝶。连接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会将四边形分成四个部分,它的形状类似于蝴蝶,称之为“蝴蝶模型”,其背后关于面积和边的比例性质引出了一系列定理,称之为“蝴蝶定理”。

蝴蝶定理(蝴蝶定理是什么)插图

一、任意四边形中的比例关系(“蝶形定理”)

★结论1:如图所示,ABCD是任意一个四边形,被两条对角线分成了四部分,其面积分别为S1、S2、S3、S4,则有:

☞上述结论的得出依据有两个:一是等高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对应的底之比。即:S1:S2=DO:OB=S4:S3。二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即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由S1:S2=S4:S3可得外项积=S1×S3,内项积=S2×S4,从而得出结论。第②个结论的得出也是依据比例的一些性质,综合计算得出来的,因为:S1:S4=S2:S3= AO:OC(设其等于a),则S1=a×S4,S2=a×S3,从而(S1+S2)÷(S4+S3)=a =AO:OC

二、梯形中比例关系(“梯形蝶形定理”)

★结论2:如图所示,ABCD是梯形,被两条对角线分成了四部分,其面积分别为S1、S2、S3、S4,则有:

结论①的证明需要借助: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性质及其推论(内容附后)以及鸟头模型。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性质及其推论,可得,AO:OC=DO:OB=a:b,根据鸟头模型,可知:S1:S3=(AO×OD):(BO×OC )=a²:b²,结论②和③方法相同。

三、具体应用

蝶形定理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问题的一个途径.通过构造模型,一方面可以使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关系与四边形内的三角形相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与面积对应的对角线的比例关系.

例题:

练习题及答案

蝴蝶定理的来龙去脉

蝴蝶定理的英文是 Butterfly Theorem,蝴蝶定理是古典欧式平面几何最杰出的结果之一。蝴蝶定理最早出现在1815年英国的一份通俗杂志《先生日记(Gentleman’s Diary)》征解栏内,同时刊登了蝴蝶定理的两个证明。第一个是英国著名的自学成才的数学家霍纳 (W . G . Horner 1786-1837) 的解法,另一个是泰勒(Richard Taylor)的证明。1819年,迈尔斯·布兰德(Miles Bland) 在《几何问题》一书中给出了一种不同寻常的证明。布兰德的证明方法被坎迪(A . L. Candy)推广,发表在1896年的《数学年鉴》上,后人称为坎迪定理。可见 布兰德的证明比霍纳的证明要深刻得多, 给人们此后,有不同时代的数学家不断公布新的证法,比如1919年《中学数理》发表了用梅涅劳斯定理的简单证明。1944年2月号《美国数学月刊》的征解题就直接冠以”蝴蝶定理”的美名, 随后”蝴蝶定理”的名称广为流传。1929年,Roger Johnson 在 《近世欧氏几何学》中,指出:”这个貌似简单的定理出奇地难证”;1972年,Howard Evesz 在《几何学基础》中,写道:”如果限用几何知识的话,这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正是定理的挑战性,成为数学学习的各种测试题。1946年的美国普特南大学生数学竞赛,出现了蝴蝶定理的证明题;1990年的中国数学竞赛,出现了”筝形”蝴蝶定理;2003 年北京市高考数学题中,出现了”椭圆型”蝴蝶定理;2009 年江西高考数学题中,出现了”抛物线型”蝴蝶定理。

蝴蝶定理(蝴蝶定理是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蝴蝶定理(蝴蝶定理是什么)、蝴蝶定理(蝴蝶定理是什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zhuoseo.com/news/20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