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娘(纺织娘是蝈蝈还是蚂蚱)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纺织娘(纺织娘是蝈蝈还是蚂蚱),纺织娘(纺织娘是蝈蝈还是蚂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秋天的一种鸣虫 纺织娘

纺织娘是螽斯的一种,可以说和蝈蝈是近亲。但是,纺织娘和蝈蝈长得是大相径庭。蝈蝈长得圆圆壮壮,纺织娘长得是十分单薄,扁扁的,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

蝈蝈鸣叫起来声音洪亮,像钢琴发出的声音。而纺织娘鸣叫起来的声音细细的,像小提琴的声音。当然,严格来说,这两种虫子都不是鸣叫,而是震动翅膀发出的声音。

蝈蝈大家都很熟悉,而一些人对纺织娘却有些陌生。而且,有些人还把纺织娘和蛐蛐搞混了。

纺织娘有好几个名字,莎鸡、洛纬、洛织娘、洛织、梭鸡等,在古诗词里经常出现。

纺织娘和蟋蟀搞混,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对《诗经.豳风》中的一段文字误读。《诗经.豳风》中有这么几句,“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段话本是写的三种虫子,蝈蝈、莎鸡(纺织娘)、蟋蟀,可是,有人却把它们当做一种虫子了。因而,就把纺织娘当成蟋蟀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蟋蟀有一个名字叫“促织”,意思和“纺织娘”有些联系,有些人可能是望文生义,就把“促织”当成“纺织娘”了,也就把两只搞混了。

如宋代诗人程俱有这样的诗句,“莎鸡知时已入户,庭草多情犹映阶”,明显地把莎鸡和蟋蟀搞混了。莎鸡是不进屋子里的,进屋子里的是蟋蟀。

蝈蝈

蟋蟀

纺织娘

纺织娘

而一些现代人在注释古诗词中,把“纺织娘”和“促织”搞混得更多。

虽然虫子的名字搞混了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总觉着有些别扭。

蛐蛐、蝈蝈、蚂蚱、蚱蜢、蝗虫到底怎么区别?

作者:斑鱼狗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人农村人,从小在家里的田野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昆虫,以我的分类来讲,蚂蚱像是广义的概念,蝗虫更多指的是脑袋接近于圆形的蚂蚱,这就是我们吃的一般意义上的炸蚂蚱,蚂蚱也包括尖头的,应该叫做蚱蜢。蛐蛐很好区分,就是蟋蟀,一般黑色,灰色,很胖,一般夜晚叫,不过白天在浓密的草丛中也会叫,这要看心情。蝈蝈是螽斯的一种,当然是我长大后才发现的,绿色,很凶猛肥硕,在田野里不常见,养来放笼子里。现在没流量,有时间上图。

去年答完后觉得自己答得有些问题,查资料后自己明白了,之后就把知乎卸载了,最近重上,谢谢杨森的提醒,重新编辑答案。

修改后答案:我们所说的这类昆虫都属于直翅目,直翅目包括蟋蟀科,螽斯科,蝗科,蝼蛄科等。

蝗虫列举:

中华蚱蜢,也叫中华角剑蝗,越来越少。长得应该算是很大吧,图中上面的小的是雄虫。小时候直接放在火中烤,不得不说带卵的挺好吃的hhhh

短额负蝗,我觉得向以上两位尖头的叫蚱蜢很对味,这个在地里很常见,不过没怎么吃过

东亚飞蝗,很常见,还有飞蝗是灰色的,更常见。一般吃得炸蚂蚱就是这个吧,口感不错,得炸透。

下面介绍蟋蟀(蛐蛐):

中文学名油葫芦,这是一种比较大的蟋蟀,没吃过,小时候经常抓来喂猫。看过bbc的记录片‘’吃昆虫是否能拯救世界‘’泰国小孩子好像吃的就是这种。

&

斗蟀,很常见,这个应该是斗蛐蛐的主角吧

较以上两种少见,我们那里也叫警官蟋蟀

现在介绍螽斯:

蝈蝈,肥硕,凶猛,颜色有深有浅,我小时候吃过,口感惊为天人!记得它很喜欢吃窝瓜花,也吃比它小的的其他昆虫。现在在我家那里田野中已经绝迹。

纺织娘,图片是我在绍兴拍的,路边草丛里听到的斯斯的声音据说是像纺车的声音,所以它叫纺织娘,也是螽斯的一种。它较蝈蝈小,偏瘦很多。

再插一个

这是在我学校拍的,之前从未见过,坐标北京,我觉得这个灰色的应该是某种沙螽。

总结:这些都是我认为常见的小昆虫,写了这么多,大概区分了蝈蝈,蛐蛐,至于蚂蚱,蚱蜢,蝗虫,这个看个人喜好吧,他们说的是同一个种类,在有些地区并未严格区分蝗虫科,螽斯科,蟋蟀科昆虫,可能认为会蹦的都叫蚂蚱吧,另外,多数票答案中的蚱蜢应该是一种螽斯。个人能力有限,就这样吧。

注:以上图片选自网络,侵删。

蛐蛐、蝈蝈和蚂蚱,你能分得清吗?

每每提到童年,很多人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之一,就是斗蛐蛐。从古至今,鸣虫玩赏一直都是一项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趣味的娱乐活动。宋朝时期有诗云:“家家皆养促织(蛐蛐),不论老幼男女,皆以引斗为乐。”可见,斗蛐蛐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娱乐活动。随着夜幕降临,凉风习习,隐藏在草丛里的蛐蛐欢唱成一片,孩子们一听声音就扑上去捉,有时也会捉到其他昆虫,如蝈蝈、蚂蚱之类。

然而,人们对鸣虫玩赏谈的也就是一个趣字,真正能够辨别这些鸣虫的人,却寥寥无几。后来,随着社会进步,人类对鸣虫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到了现代,生物界对这些昆虫进行了详细区分。

从广义上分类,凡是会鸣叫的虫子,都算作“鸣虫”。生物界能发声的虫子数量众多,但是能发声并不等同于会鸣叫。只有那些具备专门发声的器官、发出的声音有特定用途的,才能归类为鸣叫。其实,只要花点时间,对这些鸣虫进行深入了解,就会发现童年时期捕捉的鸣虫大多数属于直翅目类。

直翅目类是人们熟知的昆虫类群之一,由于体型偏大,通常可以依据体型来判断这类昆虫。据统计,直翅目类在全球范围内有20000种以上。直翅目首先根据触角长短分为螽亚目和蝗亚目,蛐蛐和蝈蝈属于螽亚目,蚂蚱则属蝗亚目。

蛐蛐学名蟋蟀,亦称促织、夜鸣虫和将军虫等。大多呈黄褐色至黑褐色,用翅膀摩擦发声。通常雄性翅膀上有花纹且具有发声结构,雌性则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由于蟋蟀类昆虫性格孤僻,常栖息于地缝、土穴中和草丛间,所以捉蛐蛐几乎都是在草地上开展的。

民間除了喜好斗蛐蛐,一些地方也以斗蝈蝈为乐。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达官贵人、富商子弟,还是平民百姓,都喜欢高价收取好斗的蝈蝈,用来比赛或赌博。生物界中,蝈蝈学名螽斯,偏北方一带的地区将其称作蝈蝈,亦可以叫纺织娘。从外表上看,蝈蝈体型稍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呈草绿色,触角细长,但不同地区的蝈蝈,体色和鸣声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它和蛐蛐一样也属于鸣虫,同样依靠翅膀摩擦发声。而说到翅膀,无论蛐蛐还是蝈蝈,它们的翅膀都随着进化而逐渐退化了,因此移动能力严重受到限制,这就意味着它们无法像蚂蚱一样四处飞行。

众人熟知蚂蚱这一称呼,但大部分不清楚,蚂蚱的学名就是蝗虫。蝗虫属直翅目类下的蝗总科,主要包括飞蝗和土蝗,我国蝗虫种类较多,拥有1000余种。它们大多生存在温热带的草地之中,复眼较大,头方,触角较长,体色一般为绿色和灰色。蝗虫具有迁徙性,后翅飞行和运动性强,这也成为区分它和蛐蛐、蝈蝈的一个判断依据。

生物界的昆虫,有的能给人类增添乐趣,有的却给人类带来灾难。从有农耕史以来,人类就开始与蝗虫进行顽强的斗争。中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以土地为生的百姓最害怕的就是遇上大灾之年,大灾之中尤以蝗灾为重。古时,农民无法预判灾难,当蝗虫铺天盖地地涌来,所到之处颗粒无收。明代诗人郭登在《飞蝗》中写道:“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盈血,牵衣顿足捕不能,大叶全空小枝折。”大诗人苏轼也在《次韵章传道喜雨》里提到治理蝗灾的方法。由此可见,相较于能带给人无穷乐趣的蛐蛐和蝈蝈,蝗虫在民间属于臭名昭彰了。

迄今为止,世界上仍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在遭受着蝗虫灾害。但随着科技进步和环保意识增强,中国的蝗灾逐渐得到有效治理,曾经作恶的蝗虫竟慢慢变成人们取乐的对象。现在的鸣虫赏玩者除了斗蛐蛐和蝈蝈之外,偶尔也会斗蚂蚱,甚至将其用作烹饪,成为饭桌上的一道美味。

关于本次纺织娘(纺织娘是蝈蝈还是蚂蚱)和纺织娘(纺织娘是蝈蝈还是蚂蚱)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zhuoseo.com/news/21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