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行业新知 正文 下一篇:

vcm(vcmi官网)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vcm(vcmi官网)的问题,以及和vcm(vcmi官网)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 2024年度报告——迈向零碳电力时代 推动亚洲绿色发展》概要

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

2024 年度报告

迈向零碳电力时代推动亚洲绿色发展

报告概要

亚洲是全球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潜力巨大,能源消耗和减碳压力最大和挑战巨大的地区。打造零碳电力系统对亚洲实现碳中和、实现绿色发展意义重大。亚洲各国需要在保证电力供应、兼顾社会公平和实现可持续转型之间找到最优解。在迈向零碳电力的征程上,亚洲可以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强大的清洁生产技术制造能力和巨量的清洁能源投资。在政策、产业、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多维度、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一直是重要推动力。

用好亚洲国家的绿色电力资源,最为关键是发挥好政府对市场的引导与激励作用。应让以碳价为主的绿色环境价格发挥作用,通过电力价格给予电力供给方、需求方更大激励,让由供需平衡决定的市场价格发挥更大作用。相关研究表明,当一个电力系统中风光发电等波动性可再生能源(VRE)的渗透率超过10%,系统成本会大幅提高,电力价格需要作出反应,平衡好用能成本及系统运行安全。从国际经验看,尽管VRE在各国发展阶段存在差异,但总体上都经历了发展初期的“从0到1”,以及技术成熟后“从1到100”的快速发展。这两大阶段,都需要有良好的政策设计和市场机制加以支撑。

亚洲电力转型的现状与挑战

2022年全球能源发电相关碳排放创历史新高,达到132亿吨,比上年高1.3%。根据麦肯锡全球碳中和模型的测算,如要达到1.5℃的控温目标,全球电力行业需要在2050年前减少99%以上的碳排放量,这意味着需要建立零碳电力系统。

亚洲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居全球首位。IEA预测,到2025年,亚洲将消耗全球一半的电量,中国用电量将达到全球的1/3;未来三年,全球电力需求量70%以上的增长将来自中国、印度和东南亚。2022年亚洲电力与供暖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达97.2亿吨,占本地区总排放量的38%,占世界排放量的64%。

全球用电量持续增长,亚洲增长态势强劲。2022年全球用电量为28,635.35太瓦时,2013—2022年,全球用电量年均增长率为2.25%。亚洲地区从2013年的9,708.84太瓦时,增长到2022年的14,447.64太瓦时,年均增长4.66%,比OECD、欧盟以及北美洲2013—2022年年均增长率分别高出4.33、5.08、4.09个百分点。

亚洲电源装机持续增长,可再生能源投资力度加大,太阳能和风能为亚洲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截至2022年底,亚洲电源装机容量达到45.0亿千瓦,较2013年增长了19.4亿千瓦,年均增速5.8%。2022年亚洲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容量为10.5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为23.4%,较2013年增长了18%;火电发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比重逐年下降,2022年降至58.3%,较2013年下降了13.5%;水电和核电装机容量分别为6.7亿千瓦、1.3亿千瓦,较2013年分别增加1.8亿千瓦、0.4亿千瓦。

东北亚为亚洲电力绿色发展先行区域。2022年东北亚地区电源总装机容量为30.9亿千瓦,占亚洲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68.6%,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为8.7亿千瓦,占亚洲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的82.8%;水电装机容量为6.7亿千瓦,占亚洲水电装机容量的71.1%。

中国对亚洲电源装机发展的贡献率超五成,对亚洲绿色电源装机发展的贡献率约为七成。2013—2022年,中国电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2022年,中国电源装机容量为25.7亿千瓦,约为2013年的2倍,占亚洲电源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57.1%。2022年,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7.6亿千瓦,占亚洲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72.0%;水电装机容量为4.1亿千瓦,占亚洲水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61.9%。

亚洲各国电网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北亚地区的中国、日本和韩国已经实现电力全覆盖;东南亚地区各国电网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普遍面临可靠性不足、新增电源接入困难等问题;南亚各国不少农村及偏远地区尚未实现电力覆盖,电网智能化普及率较低。西亚地区已形成阿拉伯半岛与伊朗同步电网及海湾国家同步电网;中亚统一电力系统连接着中亚五国的电网,由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统一调度中心对各国电力统一调配。

在迈向零碳电力,实现绿色转型的过程中,亚洲主要面临以下挑战:电力供应安全性挑战、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挑战、碳关税挑战等。为应对上述挑战,需要电力系统统筹各类资源有序发展,协调各类电源充分发挥作用,确保电力系统的充裕性和调节能力。同时加强网源协调,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与电网的协调发展,包括建立合理的电价机制、制定配额制度等。

电力市场和价格机制对亚洲电力转型的作用

亚洲电价水平在全球具有较强竞争力,区内电价水平差异较大,工业电价普遍高于居民电价。2023年6月,亚洲主要国家平均工业电价和平均居民电价分别为0.102美元/千瓦时和0.076美元/千瓦时,分别为全球平均水平的67.2%和48.8%。亚洲居民电价水平从0.002美元/千瓦时到0.221美元/千瓦时,主要受到资源禀赋、生产成本、政府政策等影响。过去几年,煤炭、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亚洲电力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测算可得,中国燃煤成本占电价收入比重从2020年的60%上升到近两年的80%左右,韩国这一比例也在60%-80%之间浮动。

让绿色环境价值在电力价格中得到体现,是亚洲电力系统向零碳转型的重要手段,绿电环境价值应以碳价作为参考基准。显性碳定价信号应该在电价上得以体现,加大煤电发电成本,提升清洁电力的成本优势和碳减排效益,使碳价成为电力供应端生产活动的成本硬约束。亚洲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建立碳定价机制,韩国、中国、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相继建立起碳市场或碳税机制。然而,综合考虑到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可承受能力,亚洲国家当前的碳价整体较低,电力价格中所反映的碳价也比较有限。

中国光伏、风力发电等快速发展,得益于发展初期的新能源价格补贴政策。这实际上是基于碳减排成本的隐性碳价激励。2021年起,中国光伏行业进入平价上网新时代,隐性碳价激励已大幅下降或结束。然而,新能源发电对于电网、储能、需求响应及整个系统的预测和调度能力要求很高,这些成本仍需要额外的碳价激励。现有的碳价水平如何与以上综合性减碳成本相匹配,亚洲各国向零碳转型的过程中都应尽早找到答案。欧洲开始实施的碳边境调节税(CBAM),加重了出口国高碳企业的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新兴出口经济体加快本国碳定价机制的建设。

碳市场碳排放权、碳信用、绿证、绿电交易凭证均是新能源发电项目绿色环境价值的体现,是绿色能源生产消费市场体系的制度创新。在碳价过低和电力价格传导机制不畅通的情况下,绿电和绿证对显示碳足迹、促进清洁电力使用会有帮助,但是往往需要对生产企业和用户作出绿电消纳责任的强制性要求。未来出路应围绕应对气候变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这一中心目标,厘清各类市场的关系,以碳价为锚,加强绿证、绿电和碳市场的联系。

在向零碳电力转型的过程中,除电量价值、环境价值外,可靠性价值(容量电价)、调节价值(辅助服务费用)是新一代电力系统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不断增加,煤电已从传统的基础负荷保障电量供应角色向“基荷保供、灵活调峰、辅助备用”多重角色转变,对抽水蓄能电站在需要时提供额外电力供应的需求也急剧上升。因此,煤电企业和抽水蓄能电站均需要通过容量电价来回收固定成本。

电源多元化、远距离输送和新能源消纳等问题使得电力系统的平均成本确定存在困难,电力系统中的人工生产价格(平均成本+合理收益)往往不能充分反映电力合理的价值构成,需要采取供求均衡价格促进零碳电力转型。供需均衡的定价体系加灵活和精细,能够适应电力系统复杂的供需变化和峰谷特性,激励电力用户和发电商调整负荷和发电,提高电力系统的平衡和安全。

从现实情况看,亚洲电价成本疏导机制不通畅。从发达经济体的经验看,能源绿色转型普遍推动电力供应成本抬升,电价涨幅与转型速度呈现高度正相关。例如,近十年来,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从12.6%提高到43.3%,累计增幅30.7个百分点,工业电价上涨40.4%;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从24.4%提高到45.2%,累计增幅20.8个百分点,工业电价上涨14.0%。目前,亚洲电力行业是重点排放行业中市场化程度最低的行业,电价向消费端特别是居民端的传导十分有限。这可能造成供应商亏损和投资不足,减缓减碳进程。

当前亚洲电价机制主要面临系统调节成本加速上升,能源转型推动终端电价上涨压力加大,碳价向电价传导不够,电价难以向消费端传导,电力市场发展多在起步阶段以及电价弹性及系统灵活性不足等突出的问题和挑战。对此,需要深化电力市场改革,逐步建立由市场供需作为电价决定主体因素的价格形成机制;让电力价格反映碳价的环境价值和社会成本,激励发电企业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优化煤电价格,发挥煤电的灵活调节作用;探索高效储能容量电价机制;进一步完善辅助服务定价机制,赋予输电网更大的主动性;绿色电力消纳给消费者明确的激励,加快完善电力绿色转型多元成本传导机制;发挥先进前沿技术创新牵引带动效应,推动电力先进生产力综合成本持续下降。

亚洲零碳电力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亚洲将在电力供给侧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核电等非化石能源,积极推动储能设施规模化发展,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预计到2060年,亚洲电源装机规模较2020年增长约3倍,基准场景和绿色加速情景下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占电源总装机的比重分别超过70%和80%。

亚洲新能源发电将迎来快速发展。基准情景下,到2030年亚洲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6亿千瓦,到204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将成为亚洲的主体电源,到2060年,亚洲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10亿千瓦。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具有技术、成本优势和长期稳定的政策环境,将在推进全球能源革命尤其是降低全球风电、太阳能发电成本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亚洲水电装机规模保持增长态势,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中国水电开发扩张期已经结束,印度、东南亚国家仍将有所增长。到2060年,亚洲水电装机规模达到15亿千瓦,约为2020年2.5倍。

亚洲火电装机规模于2035前后达峰。从中长期看,各国出于应对气候变化、防治环境污染等承诺将逐步放缓或限制煤电增长。未来油电将逐步退出电力领域,被气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替代。天然气发电更多地用于保障高峰时段电力供应和为可再生能源消纳提供灵活性,是化石能源发电中唯一具有增长潜力的品种。

亚洲区域内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大规模电力需要通过远距离输电通道送至负荷中心,未来将形成以洲内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为电源基地、连接各大负荷中心的亚洲互联电网,并接受来自“一极一道”的跨国跨洲电力。

亚洲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区域内互联。东北亚总体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电力发展新格局。东南亚形成一体化的东盟电网,采取渐进式模式,首先实现成员国之间的双边互联,再实现次区域互联。中亚形成统一电力系统解决中亚各国国内电力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南亚作为亚洲负荷“南中心”,跨区总体的电力流呈现“周边送电中心”的格局,主要受入西亚和中国的清洁电力。

亚洲还将逐步实现跨洲互联。东南亚形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个次区域电网,并与周边国家广泛互联,通过跨区跨洲通道连接东北亚、南亚等区域,实现亚洲和大洋洲互联。中亚富余电力可西送西欧,东送东北亚,北送俄罗斯,中亚跨区输电通道将促进电力资源在欧亚大陆的优化配置。

从电力需求侧看,亚洲在工业、交通、建筑等关键能源消耗重点领域,向电气化转变并逐渐消纳绿色电力,已成为推进减排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德勤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工业制造商计划在2035年实现40%的车队电气化率和45%的工业流程电气化率。交通方面,未来五年内,全球电动车销量将达到1.17亿辆,其中,亚洲将占据60%以上。亚洲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及泰国等市场已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同时,未来十年内,空间制热和水暖设备将越来越多地使用电气资源。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企业选择绿电,市场上对可再生能源的安装、优化、维护和交易等服务的需求随之增加,为EaaS提供商创造发展机遇。EaaS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EaaS提供商会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和情况,设计定制化的能源服务方案,包括现有能源系统的评估、能源采购指导、优化能源组合、分布式能源管理和需求响应等。

技术赋能是亚洲迈向零碳电力时代的关键要素。新兴技术爆发贯穿电力生产、输配、存储与消费。在供能端,光伏和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增加使电力生产更加波动;在输配环节,柔性电网和智慧配网的应用提高了电网的效率和可靠性;在存储环节,先进的电池技术和储能系统正在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问题,增强电网的稳定性。技术加速迭代,新一代更高效、更具成本优势技术渐行渐近。在光伏领域,Topcon、HJT等N型电池技术正逐步落地量产的同时,钙钛矿作为新一代材料凭借效率潜力高、原材料储量丰富、生产流程短等诸多优势又成为新的焦点。在储能领域,液流电池、固态电池等新一代产品正蓄势待发。虚拟电厂发展迅速,数智化技术大有可为,全球虚拟电厂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2年达到15.87亿美元,主要包括相关设施制造、需求响应管理、电网优化及能源整合等方面的市场份额。相关研究进一步预测,全球虚拟电厂市场规模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116.3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2%。

迈向零碳电力时代的亚洲合作机制建设

在应对气候变化共识下,协同推动亚洲国家政府间和行业层面绿色电力产业对话交流,将有力促进亚洲绿色发展,创造更多电力国际合作新机遇,为亚洲各国携手迈向零碳时代打造共建共商共享的高端平台。

推进政府间对话交流。依托多双边机制,完善亚洲绿色电力治理原则,在全球能源治理和电力绿色转型中发出更多亚洲声音。通过交流沟通协调各国间绿色电力政策规划和务实合作,维护亚洲能源电力市场稳定,提升发展中国家绿色电力发展能力。

深化行业对话交流。完善绿色电力发展洲际行业交流机制,推动建立亚洲各国电力行业与国际知名能源电力机构和行业组织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在更宽领域内凝聚亚洲电力绿色发展共识。协同实施绿色电力新模式、新业态“引进来”和“走出去”,探索绿色电力产业创新跨国孵化等新型合作模式,促进亚洲绿色电力创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有序流动。依托亚太电协等行业平台,健全常态化创新合作机制,推动构建亚太电气化发展命运共同体。

加快产业合作。通过产业链整合保持亚洲新能源制造优势,通过纵向产学研用和横向打破国家壁垒的“一体化研发”助力亚洲绿电技术从并跑到领跑。当前,以氢能、先进核电、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为首的新兴能源技术快速兴起。亚洲火电比重较高,传统能源仍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加装CCUS实现自身减排的需求本身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2022年8月,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与6家韩国企业签订“碳捕集、运输、储存”CCUS全价值链项目,成立亚洲首个CCUS中心;2023年6月中国国家能源集团泰州电厂二氧化CCUS项目正式投产,成为亚洲最大的火电CCUS项目。

增强绿色能源投融资合作。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2016-2030年亚太地区在清洁能源方面的年均投资需求约为5,690亿美元,但即使在2008—2022年投资最高的情况下,也仅为2,550亿美元,这造成了3,131亿美元的显著年度投资缺口。政策和监管错位影响定价、交易成本高和项目准备能力不足导致的可融资问题、高风险导致的收益潜力降低、高融资成本导致的收益潜力降低是能源领域绿色投资和融资面临的主要障碍。亚洲新兴市场中55%~65%的基础设施项目缺乏可融资性。融资成本方面,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名义融资成本高达700~1,500个基点,是美国和欧洲的7倍左右。

为加强绿色投资合作需要:创造和完善支持性政策、财政激励、公共融资和政府支持机制,促进政策制定者、私营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对话,以释放可再生能源投资机会;促进项目准备能力的提升和知识共享,以增强融资能力和可再生能源投资水平;利用降低风险工具动员私营部门参与;有效管理利益相关者并处理社会政治因素,以降低项目风险;应用混合融资工具以确保可融资性;加强绿色融资,促进可再生能源资金来源多元化,同时,加强绿色投资和融资的区域和国际合作,如政策分享和对话、多边机构合作等都将在可持续能源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加强碳交易机制的国际协同和碳市场联通将为亚洲电力转型提供重要的市场信号,引导资金投向零碳转型的各个环节。《巴黎协定》第六条为碳交易机制的全球协同提供了新的制度框架,其第二款和第四款规定了国际转移缓解成果转让(ITMO)和可持续发展机制(SDM)。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已开始推动建立国家之间的ITMO交易机制帮助ITMO出售国获得气候变化融资,购买国用来履行国家自主减排承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GGGI均建立了相关碳交易平台,支持成员国ITMO交易的操作。同时,第六条第四款监督委员会制定的《清洁发展机制向第6.4条机制项目过渡的标准》(2.0版)开始实施。过渡项目库中,亚洲国家申请的项目有203个,占比80.2%;中国的项目有1,245个,印度的有999个。

亚洲碳市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提升碳信用标准和碳市场联通成为亚洲碳交易合作的总体方向。哈萨克斯、韩国、中国、日本、印尼等先后建立了全国性碳排放权市场。亚洲自愿碳市场近年来也发展迅速。中国碳信用CCER市场于2024年1月22日重启。2023年底,印度也宣布将根据“碳信用交易计划”启动自愿碳市场建设。全球自愿碳市场诚信委员会(ICVCM)和自愿碳市场诚信倡议(VCMI)正在推动市场提升碳信用标准。随着市场标准化进度加快和交易量提升,未来有望形成期货市场,更好地实现风险对冲和价值发现。亚洲各国可以考虑基于共识对不同的碳市场进行可控联通,允许投资者跨市场投资和交易,从而推动碳价趋同。

点击蓝字

查看报告原文

500亿美元全球自愿碳减排市场正式开启,中国碳市场迎来发展契机

导言:

自愿减排市场的形成其实早于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被认识到不久,在北美和欧洲就开始有一些以森林碳汇减排量为交易标的自愿市场,减排量购买者完全用于自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自愿减排市场定义及其产生背景

2021年7月16日,中国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引起社会对碳价值的广泛关注。很多企业开始关注自身实施的减排行动是否可以核算成碳减排量并通过自愿进入市场交易变现。通常,交易减排项目产生的碳减排量的市场称为自愿减排市场。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标的为控排企业配额,也称为配额市场,自愿减排市场与配额交易市场其实是相关联但并不相同的两类市场。

两个市场的联系和区别如下图:

自愿减排市场的形成其实早于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被认识到不久,在北美和欧洲就开始有一些以森林碳汇减排量为交易标的自愿市场,减排量购买者完全用于自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创造性以国际公约的形式提出建立国家间的碳交易机制,作为连接低碳环境下实体经济和虚拟资本的桥梁。其框架下的《京都议定书》在制定市场机制时借鉴了自愿减排市场经验,制定清洁发展机制(CDM),指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合作,通过项目所实现的“经核证的减排量”(CER),用于发达国家缔约方完成在议定书下的减排承诺;即发达国家购买发展中国家CER,抵扣一部分自身减排承诺。《京都议定书》兼顾强制减排与自愿减排的结构被包括我国在内很多国家的碳交易体系借鉴,CDM机制完善严谨的管理体系被很多自愿减排机制借鉴。

自愿减排市场的发展

自愿减排市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

目前,自愿减排市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区别于普通减排行为的减排量,可进入市场交易的自愿减排量一般有政府或公益组织参照CDM机制框架设计的管理机制,并对符合管理机制的碳减排量进行信用背书,世行针对全球碳市场的年度报告《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中,自2020年起,将自愿减排市场作为独立章节加入报告,并将自愿减排市场定义为碳信用市场。根据世行《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2021》报告显示,全球共有26个碳信用机制,自2002年起,共产生43亿吨碳信用。

全球性自愿减排碳市场产品上市

欧洲能源交易所(EEX)5月24日宣布, 推出面向全球的4项自愿减排碳市场系列产品。EEX集团旗下北美Nodal交易所将在6月上市自愿减排产品,并计划于2022年下半年在欧洲的EEX上市自愿减排相关产品。通过这种全球上市方式,自愿减排市场产品提供了全球性可以跨时区进行交易。

EEX集团计划提供4种自愿减排市场产品合约,一方面提供标准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偏好。每份合约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1.核证减排量(VER)——CORSIA标准

符合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标准,符合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管理的全球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的准则。

2. 核证减排量(VER)——自然准则

侧重于基于自然解决方案产生的碳信用;允许根据二氧化碳减排发生的年份来区分碳信用额。

3. 碳去除(Carbon Removal),首个在交易所上市专注于碳清除和封存活动的合约。

4. 全球减排量(GER)旨在通过一个产品来代表整个自愿减排市场,采用一揽子方法和逐步实现净零排放的路径。

据了解,EEX 集团正与经验丰富的行业合作伙伴合作,打造可靠的 VCM 产品。这包括 IncubEx、碳风险管理公司 Redshaw Advisors 的子公司 Net Zero Markets 、航空碳交换系统 (ACE)等。

EEX 集团有15年的环境市场运营经验,这包括欧洲排放量交易计划中的现货和衍生品市场(欧盟排放交易系统),在美国监管碳排放配额市场,加利福尼亚州和东北部区域温室气体倡议( RGG I )的抵消,以及新西兰排放交易计划的主要拍卖市场。

EEX 集团与其客户一起在全球建立安全、成功和可持续的商品市场。该集团提供电力、天然气、环保产品、货运和农产品市场的交易,以及随后的清算和注册服务,连接了 800 多个交易参与者的网络。EEX 集团由欧洲能源交易所、 EP EX SPOT 、 EEX Asia 、中欧电力交易所( PXE )和 Nodal Exchange 以及注册表提供商 Grexel Systems 和软件公司 KB Tech 和 Lac ima 。结算由 EEX 集团的结算所欧洲商品结算( ECC )和 Nodal Clear 提供。EEX 集团总部设在全球 19 个地点,是德意志交易所集团的一部分。

EEX集团表示,将借助自愿减排碳市场(VCM, Voluntary Carbon Market), 继续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这一系列产品能够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对于抵消或中和其碳足迹的需求。凭借其在全球碳市场上的丰富经验,EEX集团将会为自愿减排碳市场提供更加标准化,更高透明度和更安全的市场。自愿碳市场允许碳排放者通过购买碳信用额来抵消其排放,其碳信用额产生于旨在消除或减少碳排放的项目。EEX集团提供4种自愿减排碳市场产品合约,一方面满足标准化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偏好。

EEX首席执行官Peter Reitz介绍:“尽管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减少自己的碳排放,但碳补偿(carbon offsets)也是一种合法的工具,尤其是对于那些难以迅速削减自身碳排放量的公司而言。在这种情况下,稳健、值得信赖的且安全的自愿减排碳市场有助于金融投资,而这些投资对于一些公司未来实现净零排放至关重要。自愿减排碳市场的推出是可持续发展路线图中必要的发展阶段。作为交易所运营商,我们对客户有责任有义务为迈向更清洁、更绿色的未来做出贡献。”

自愿减排碳市场系列产品计划于2022年6月17日在北美的Nodal交易所上市,随后2022年下半年将在欧洲的EEX上市。通过这种全球上市方式,自愿减排碳市场产品提供了全球性的跨时区交易机会。

可以看出,全球碳市场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球共有64个碳定价工具投入运行,覆盖全球21.4%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其中,碳市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覆盖全球16%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有碳市场运行的国家和地区占全球GDP的54%,且覆盖全球近1/3的人口。

从市场规模来看,全球主要碳市场2021年交易额创纪录地达到7600亿欧元,相比2020年增长164%。其中,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以6830亿欧元占据全球交易额的约90%,主要由于欧盟碳排放权价格在2021年的快速上涨。美国的两大区域碳市场,美东的区域温室气体倡议 (RGGI) 和加州的西部气候倡议 (WCI) 则以492亿欧元的总交易额排名第二,占全球交易额的约6%。中国、韩国、新西兰等国的碳市场从市场规模上看还相对较小。

与此同时,中国于2011年开启地方碳市场试点,并于2021年7月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成功启动全国碳市场。截至2021年底,碳排放配额 (CEA) 累计成交量达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在可预见的未来,碳市场仍将在中国的碳定价机制中起支柱性作用。

2030年全球自愿减排市场规模可达500亿美元

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设立以来,清洁发展机制(CDM)作为被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CDM的核心内容是允许附件一缔约方(即发达国家)与非附件一缔约方(即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消额的转让与获得,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

据统计,2020年有超过1亿吨的碳减排量被注销,是2017年的两倍多。在减排量签发数量上,2021年的签发量将近4亿吨。而根据研究机构分析,到2030年全世界碳减排量可能达到15亿吨到2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到2050年,年需求可能达到70亿吨到1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据此估计,2030年市场的规模,保守估值在50亿至300亿美元之间,甚至可能达到500亿美元。

除了CDM这一国际碳抵消机制,现有的自愿减排项目体系还包括ACR(美国碳注册)、GCC(全球碳委员会)、GS(黄金标准)、VCS(核证碳减排标准)等。目前看来,产生真实的、长期的、可测量的、有额外性的和经核证的减排量是现有的自愿减排项目体系的基本要求。但由于自愿减排交易体系之间对基本要求的执行力度有差异、执行标准不统一,减排量的质量难以辨别。

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

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是助力国家和企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动碳市场深化发展、实现低成本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碳市场架构设计框架内,自愿减排机制为CCER机制,产生的减排量也称为“CCER”即为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是指依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并在国家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简单说就是自愿实施的具有碳减排效果的项目,在符合《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备案的方法学要求的前提下,按照规定程序完成申报,其碳减排效果获得认证,即获得CCER,CCER可在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交易机构交易变现。

近十年来,国内也在不断发展建设自愿减排市场。自2012年《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以来,中国自愿减排市场搭建了相对完善的运行管理体系,中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也在持续开展,并在2021年底全国碳配额市场抵销履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将作为保障全国碳市场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的主要制度体系建设工作之一。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日前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生态环境部将制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及相关技术规范,组织建设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

2021年下半年,北京绿色交易所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启动了全国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的建设工作,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3400万吨CCER已用于全国碳市场履约期清缴

我国目前基本形成了有效的CCER交易市场。

“CCER为多元化、市场化推动全社会低成本实现碳减排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总经济师张昕回顾了十年来我国自愿减排交易体系的建设历程与成就。他表示,经过主管部门多年大量细致探索性的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项目审定和减排量核证,CCER注册登记管理、交易管理等一套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体系。

截至目前,自愿减排交易体系已经公示了1315个自愿减排的项目,签发了391个项目的CCER(不包括重复记录项目),签发减排量大约是7700万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项目中有约80%的项目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项目,同时也有超过80%的CCER来源于这些项目。

至2021年底,现有的9个交易机构累计交易4.43亿吨的CCER,成交额也突破了40亿元。目前约6000万吨的CCER已被用于试点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配额清缴履约抵消,特别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约3400万吨的CCER被用于配额清缴履约抵消。

这些用于抵消的CCER不但直接为重点排放单位降低了配额清缴履约经济负担,也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业主直接带来经济激励约20亿元。CCER为多元化、市场化推动全社会低成本实现碳减排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了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目前还要做好五项工作:一是优化完善方法学体系,以规范自愿减排项目的审定和减排量的核证。二是加强对审定与核查服务机构的管理。三是充分发挥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机制对参与主体的经济激励作用,通过交易机制合理地发现相关减碳信用的价格,并防止价格发生分化。四是加强全体系信息披露并建立联合征信惩戒管理机制。五是探索国际接轨并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如何来判定一个减排量是高质量的?

随着巴黎协定各细则的逐步敲定,国际社会已经对高质量碳减排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包括EDF参与研究的为碳减排指标进行高质量定义和评估的碳信用质量行动(CCQI),还有自愿碳交易市场行动(VCMI),自愿碳市场完整性委员会(IC)和规模化气候解决方案商业联盟(Business Alliance to Scale Climate Solutions)。其中,EDF参与的CCQI研究,就是针对质量参差不齐的碳减排量,以建立独立的、用户友好的评分体系,以评估碳减排量的质量为目标。根据CCQI,目前,主要有七大类准则用以判断“高质量减排量”。要求能够有准确评估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影响;避免重复计算;能应对非永久性减排问题;向近零碳排放过渡;拥有强有力的制度安排;能增强积极并防止消极的环境和社会影响;有项目东道国的气候雄心。

下一步我国碳减排量高质量发展,应从六个方面着手,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加快核心法律体系和相关支撑制度建设,如配套会计准则和跨国交易制度等;加快基础设施和相关制度建设,并预留国际接口;加强各层级监管,如地方层面开展类似CCER的自愿减排项目,如何进行管理、是否允许国际交易等;定期开展自愿减排项目体系和相关项目的评估,以应对国际的最新形势;加强信息披露,保证市场的公开透明和稳定运行;我国自愿减排项目可以国际航空碳抵消与减排机制(CORSIA)为切入点,加强国际沟通与交流,推动更广范围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从长期来看,鉴于绿色转型的国际趋势以及中国自身的减排努力和成效,中国可以为碳关税多做准备。在不断推动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的同时,注意参与国际上关于碳关税的讨论,维护碳关税公平性。同时,提高碳排放核算能力,夯实数据基础,在全国碳市场进一步发展完善之后,中国也可以通过征收碳关税调节国家间有无碳价、碳价高低的差别,保障本国企业在取得减排成效后的正当利益。在全球绿色转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中国碳市场有望加速完善并在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的达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资料来源: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氢能碳中和

声明:本平台转载分享的文章,旨在传递行业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国产手机供应商50强(TOP 50)

1、蓝思科技

总部:长沙

主供产品:玻璃面板

官网:

公司的主营产品包括视窗防护玻璃、触摸屏单体、触摸屏模组、摄像模组、指纹模组、摄像头、按键、陶瓷、金属配件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数码相机、播放器、GPS导航仪、汽车仪表、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各方面。

提到玻璃面板,大家普遍会想到美国康宁的大猩猩玻璃或日本旭硝子玻璃,殊不知,这些公司仅仅是制造玻璃基板。无论是康宁大猩猩玻璃,还是旭硝子龙迹玻璃,也就是一块地板一样大的原材料。

而制造iPhone手机的玻璃面板,需要中国厂商采购玻璃基板以后,通过CNC打磨至1毫米左右的厚度,我们常见的2.5D玻璃,3D玻璃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打磨而成的。打磨后,再经过钢化处理和镀膜就成为了手机表面的玻璃盖板。而苹果,对产品的把控可以说非常严格,在iPhone4时代,苹果对白色玻璃盖板的长度允许公差仅为正负0.02毫米,厚度允许公差仅为正负0.05毫米,见光透光率为93%到97%。而这个严格的要求,只有一家来自中国的公司做到了。

这家公司就是蓝思科技。目前,蓝思科技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生产高端玻璃面板的公司。我们现在使用的iPhone,其表面的玻璃盖板,有一部分就是使用了蓝思科技的产品。随着2015年公司上市,蓝思科技才慢慢被人熟知,要不然,他依然在湖南默默做低调的企业。

2、京东方

总部:北京

主供产品:屏幕

官网:

京东方在此次为华为发布的Mate 20 Pro手机提供了柔性屏,还为其提供基于屏幕弯折、异型化设计、搭配屏下指纹技术等高度集成化解决方案。

在屏幕领域,中国以京东方为首已经开始崛起,2016年京东方的营收首次超过日本目前唯一的显示面板厂家JDI。京东方也是中国手机零部件产业首家规模达到百亿美元级别的公司。

显示面板行业除了京东方以外,还有多家中国企业的营收都达到了100亿的级别,例如华星光电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223.1亿元,同比增长23.8%。深天马2016年营业收入107.37亿,同比增长1.97%,净利润5.69亿,同比增长2.58%。

3、伯恩光学

总部:广东

主供产品:手机屏幕玻璃

不过,随着公司的上当然,为苹果提供玻璃盖板的不只蓝思科技一家厂商,作为老牌的玻璃盖板制造商,伯恩光学在80年代就开始为各种产品制作盖板。而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将近,伯恩光学开始转型为各大手机厂商制作玻璃盖板,其中知名的客户包括苹果、三星、摩托罗拉等。据悉,全球市场每十块手机玻璃屏幕就有一半产自伯恩光学。目前伯恩光学占了三星手机屏幕的70%份额,苹果手机屏幕约60%份额,国内品牌中,华为、小米、vivo、魅族等手机屏幕也主要由伯恩光学提供。

世界第一是中国的伯恩光学,这是家港资私人公司,主要工厂在惠州市惠阳县,不过其简直是中国最神秘的手机供应链巨头公司,至今连个官网都没有,也一直没有公布运营数据。 2016年1月,其创始人杨建文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伯恩光学2015年营业收入为300多亿元,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屏幕玻璃供应商,全球市占额超过60%,预计2016年营业收入有望突破400亿元。不过2016年营收真实数据如何,目前尚未披露,无从知晓。

4、长电科技

总部:江苏

主供产品:半导体封测

官网:

长电科技成立于1972年, 2003年在上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历经四十余年发展,长电科技已成为全球知名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长电科技面向全球提供封装设计、产品开发及认证,以及从芯片中测、封装到成品测试及出货的全套专业生产服务。长电科技具有广泛的技术积累和产品解决方案,包括有自主知识产权的Fan-out eWLB、WLCSP、Bump、PoP、fcBGA、SiP、PA等封装技术,另外引线框封装及自主品牌的分立器件也深受客户褒奖。

5、立讯精密

总部:深圳

主供产品:连接件

官网:

立讯精密是中国最大连接件厂家,2016年立讯精密营业收入137.63亿人民币,增长35.74%;净利润11.57亿,增长7.28% 。该公司的主要客户是苹果,微软,华为三家,其中苹果是第一大客户。 立讯精密是Applewatch的无线充电器的唯一供应商,也是苹果手机闪电充电线的三家主力供应商之一。华为的通信基站里面也大量使用立讯精密的连接件。 电子产品连接器的未来,各种接口将会逐渐走向统一化,目前数据传输,音频(耳机口),电源口以后都会统一到Type c连接器。我们以后电子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笔记本电脑等耳机接口都会逐渐取消,一个USB形态的TYPC C连接器就可以搞定所有功能。 而立讯精密目前是TYPE C连接器领域的领导厂家之一,其客户包括了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主流的手机品牌厂家,也是USB TYPE C连接器国际标准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6、瑞声科技

总部:深圳

主供产品:声学器件

官网:

瑞声科技成立于1993年,2005年于香港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2018)。目前全球员工超过5万人,其中研发工程师1500人。在全球,瑞声拥有28个办公点,9大制造基地(分别位于中国、越南、菲律宾),以及分别在中国、美国、芬兰、丹麦、韩国、日本和新加坡设立的15个研发中心。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设备解决方案提供商,2017年公司营业额为211亿人民币。

7、歌尔股份

总部:山东

主供产品:手机耳机

官网: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2008年5月在深交所上市,主要从事声学、传感器、光电、3D封装模组、微显示光机模组等精密零组件,以及虚拟/增强现实、智能穿戴、智能音频、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歌尔致力于成为受尊敬的全球一流企业,通过与全球一流客户合作,2017年歌尔实现营业收入25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0%以上。

8、欧菲科技

总部:深圳

主供产品:触摸屏、摄像头模组、指纹模组

官网:

2016年欧菲光的触控显示产品收入113.15亿元,下降4.01%,占营业收入的42.31%。欧菲光产品收入得益于长期在薄膜传感器上面的投入,其薄膜传感器技术储备很多,只是苦于就是苹果还没有突破进去,苹果的触摸屏现在主流还是玻璃传感器,其薄膜传感器现在只有一家日本供应商日本写真,苹果也想寻找第二供应商。 宸鸿科技一直想突破薄膜传感器,苦于没钱没技术,两者一拍即可,2017年3月,欧菲光出资51%,宸鸿出资49%成立合资公司。从合资公司的控股比例,可以看出双方实力地位的差距,欧菲光一跃成为宸鸿科技的第二大股东,同时名义上成为苹果的供应商。

在触摸屏领域,欧菲光是全球主要触摸屏生厂商四强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触摸屏生产厂家,2016来自触摸屏收入达到113.15亿元。

在摄像头模组领域,欧菲光也是仅次于舜宇位列全球第二。

在指纹模组领域,欧非光在全球可以说是具备垄断地位,排名世界第一。

欧菲光2016年在指纹识别模组领域实现营业收入69.35亿元,同比增长722.78%,作为指纹模组的龙头企业,欧菲光凭借国内一二线终端品牌华为、OPPO、vivo、联想、小米等大客户资源优势,保持平均月出货量20KK,遥遥领先。

9、舜宇光学

总部:浙江

主供产品:摄像头模组、摄像头镜头

官网:

舜宇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国领先的综合光学产品制造商,成立于1984年,2007年6月15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是首家在香港红筹上市的国内光学企业。集团公司现有员工20000多名,资产170多亿元。公司长期聚焦于光学产品领域,30多年来一直以光学零部件为核心,并进行上下游的整合,是国内最大的综合光学产品制造商。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三大类,一是光学零部件,主要包括玻璃/塑料镜片、平面镜及各种镜头;二是光电产品,主要包括手机相机模组及其他光电模组;三是光学仪器,主要包括显微镜、智能装备、测量仪器及分析仪器等。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汽车、相机等消费电子领域。其中车载光学镜头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手机摄像镜头与手机摄像模组市场占有率达到国内第一位、全球二。车载光学镜头已进入奔驰、宝马、奥迪、雷克萨斯等豪华车领域,手机摄像模组已进入包括三星、华为、联想、小米等大部分国内外知名品牌手机厂商;公司主导产品30%左右均为出口国际著名客户,产品档次属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光电企业。

10、德赛电池

总部:深圳

主供产品:电池供应商

官网:

作为老牌电池供应商,德赛电池在2001年就跻身中国电池供应商前10名。德赛电池从2011年开始为苹果供应电池,而且公司绝大多数的产品都销售给了苹果,乘着这股春风,德赛电池的业绩和股价也持续了几年的高增长。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2016年第一季度,受苹果销量下滑的影响,德赛电池的业绩大幅度下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跌了42.18%。好在德赛电池已经开始布局华为、小米等厂商,未来再次发展起来,也不是不可能。

11、长盈精密

总部:深圳

主供产品:金属壳、连接器

公司官网:

公司成立于2001年7月,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智能终端手机零组件,新能源汽车零组件,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集成的规模化制造企业。

长盈精密于2010年9月2日登陆A股创业板(股票代码300115)。上市后7年持续保持高速发展。2010年-2017年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40%。2017年公司的营业收入超过84亿元,净利润5.71亿元。

12、科森科技

总部:江苏

主供产品:结构件

官网:

或许有人对“结构件”这种产品感到陌生。事实上,为了保持手机的功能性,各种精密结构件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例如iPhone上面的静音按钮和SIM卡槽,就是一个结构件。而iPhone的结构件供应商,就是来自中国的科森科技。

目前,手机及平板电脑结构件已经成为科森科技的主要收入来源,2016年全年营收达到10.93亿元,占收入比例的87.49%。另外,科森科技的客户不仅仅有苹果,小米、乐视、华为等国产厂商也使用了该公司的产品。

13、汇顶科技

总部:深圳

主供产品:指纹识别与触控

官网:

汇顶科技为Mate 20系列提供了盖板指纹方案,并独家为Mate 20 Pro及Mate20 RS保时捷设计提供屏下光学指纹方案。

汇顶科技成立于2002年,作为人机交互领域可靠的技术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包括手机、平板和可穿戴产品在内的智能移动终端人机交互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陆续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oodix Link技术 、 指纹识别与触控一体化的IFS技术、活体指纹检测技术等,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在华为、联想、中兴、OPPO、vivo、魅族、乐视、三星显示、JDI、诺基亚、东芝、松下、宏碁、华硕等国际国内知名终端品牌。

14、比亚迪

总部:深圳

主供产品:金属外壳、结构件

官网:

比亚迪是中国最大的金属壳供应商,是不是有点万万没想到的感觉?

2016年,比亚迪电子营业收入36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43%,净利润12.33亿,增长35.8%,其中,ODM和OEM等组装业务占大头,收入为218.6亿元,增长23.5% 。相比于做组装,毛利率较高的手机零部件收入为148.76亿元人民币,增长28.2%,其中金属壳为绝对的主要收入来源,为126.44亿,比上年增长36.4%。比亚迪包括汽车在内整个集团的销售收入2016年才刚刚突破1000亿人民币,一个小小的金属壳竟然就可以占到集团收入的12%以上。 比亚迪生产金属壳的一部金属厂是比亚迪福利待遇最好的部门之一,年终奖大大高于比亚迪集团平均值。目前华为Mate系列,P10为主的P系列,以及三星的S8为首的S系列,其金属壳均主要采购自比亚迪。

15、东山精密

总部:苏州

主供产品:专业柔性电路板和柔性电路组件

中国的东山精密公司是苹果的FPC供应商,FPC就是柔性印刷线路板,你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里面看到能够弯曲的上面印有电路的塑料就是FPC,起到连接的作用。过去这个产品的技术和制造能力基本掌握在外资,合资,港台资企业手里面,大陆企业很少掌握。目前东山精密已经取得了突破。 为什么东山精密去年增长这么快? 其在2016年7月以6.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MFLEX 100%的股权,完成收购后,该公司从纳斯达克退市。 MFLEX公司成立于1984年,2004年在特拉华州重新成立并在纳斯达克上市,是全球专业柔性电路板和柔性电路组件最大的供应商之一,2014年以6.3亿美元的产值在全球PCB制造商中排名第27位,在专业FPC制造商中排名第5位。其管理总部位于美国,主要客户包括苹果和小米等。 东山精密通过收购一跃成为世界主要FPC供应商之一。

16、信维通信

总部:深圳

主供产品:天线等产品的射频产品

官网:

中国信维通信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24.13亿,增长85.62%,净利润5.32亿元,增长140.32%。信维通信是苹果的核心供应商之一,产品打入了苹果全系列产品,天线等产品的射频业务是信维通信业务的核心。 信维通信的射频产品不仅可以用在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而且可以用于工业,军事,汽车等领域,信维通信目前处于业绩猛烈上升时期,不出意外,未来几年,信维通信会实现营收翻倍。

17、安洁科技

总部:苏州

主供产品:双面胶,绝缘片,缓冲垫片等

官网:

苏州安洁科技也是苹果的供应商,2016年营收18.28亿元,下降2.79%,净利润3.87亿元,增长26.04% 这些东西技术门槛不高,例如安洁提供的是双面胶,绝缘片,缓冲垫片等,用于手机内部的隔离和连接作用。

安洁自身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向手机里面的小金属件进军,2017年2月份,安洁科技收购威博精密。威博精密主营小金属件,主要有手机摄像头装饰圈、侧面按键、指纹识别金属支架及卡托等,是OPPO、vivo和华为小金属件的主力供应商。 安洁科技通过收购快速导入OPPO、vivo及华为等国内手机客户。 目前手机中的小精密结构件也向金属化方向发展,目前智能手机中小金属件的单机价值量约20-35元。

随着国产智能手机厂商的崛起,这些供应链厂商能够将充足的代工产品的经验传输到国产手机中,使国产手机厂商在使用元器件时,产品质量得到提高。而苹果的这种对供应链细节的把控,不但扫清了中国供应链厂商的研发障碍,提升了的产品质量,在获得利润的同时也能使更多的国产手机厂商享受到红利。这也为国产手机在未来走向海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丘钛科技

总部:昆山

主供产品:摄像头、指纹识别模组

官网:

丘钛科技是一家中国领先的摄像头模组及指纹识别模组制造商,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及平板计算机的中高端摄像头模块和指纹识别模块市场。公司中国少数最先于摄像头模块制造中使用COB及COF封装技术的制造商之一,且目前为中国少数具备产品覆盖200万像素至4800万像素、光圈值高达1.65的定焦和自动变焦高端单摄模组;共基板双摄模组、共支架双摄模组、光学防抖(OIS)摄像头模组、3D结构光模组、汽车用摄像头模组、涂层式指纹识别模组、盖板式指纹识别模组和屏下指纹识别模组等产品的量产能力。

19、星星科技

总部:浙江

主供产品:为Mate 10 提供盖板玻璃

官网:

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坐落于浙江省台州市。公司目前主要围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紧跟产业发展的最前沿技术需求,积极组织开发、生产和制造各种视窗玻璃防护屏、触摸屏、触摸显示模组、新型显示器件及相关材料和组件,2014年度销售额16.78亿元。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公司已快速发展为行业骨干高新技术企业之一,企业注册资金22,582万元,并已于 2011 年 8 月19 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股票简称“星星科技”,股票代码300256),成为行业内首家上市企业。公司主要客户有联想、华为、酷派、小米、步步高等。

20、长信科技

总部:安徽

主供产品:手机面板

官网:

公司专业从事平板显示器件中真空薄膜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产品包括液晶显示器(LCD)用ITO透明导电玻璃、触摸屏(Touch Panel)用ITO透明导电玻璃、触控玻璃、减薄玻璃和其他平板显示器件中真空薄膜产品等平板显示行业上游的关键基础材料。

21、合力泰

总部:江西

主供产品:液晶显示模组、触控模组、摄像头模组、指纹识别模组

官网:

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达31.28亿元,是集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液晶显示、触控模组、智能硬件产品的制造商和方案商。

公司主要生产智能终端核心部件,横向布局在液晶显示模组、触控模组、摄像头模组、指纹识别模组;纵向产业链布局盖板玻璃、FPC,新产品2.5D盖板玻璃、3D盖板玻璃,布局电子纸生态链;

公司提供一站式采购,给终端客户提供液晶显示模组、触控模组、摄像头模组、指纹识别模组和无线充电模组核心零部件,远景规划到2018年整体配套能力达到3亿套,到2020年整体配套能力达到5亿套。公司现有的客户包括三星、华为、OPPO、VIVO、乐视、中兴、TCL、微软、魅族、联想等国内外知名的一流企业。

22、水晶光电

总部:浙江

主供产品: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

官网:

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创建于2002年8月2日,2008年9月19日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2273)。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光学影像、LED、微显示、反光材料等领域的研发与制造企业。

公司主要产品应用于数码相机、可拍照手机摄像头、安防监控摄像头、电脑摄像头及其它数字摄像镜头、半导体照明、微型投影仪、视频眼镜、公路交通标志、安全防护等产品,主导产品光学低通滤波器(OLPF)和红外截止滤光片(IRCF)两大产品产销量居全球前列。公司是数码产业及手机通讯产业多家国际知名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的主要配套供应商。

公司拥有精密光学冷加工技术、超硬材料光学加工技术、精密光学薄膜、半导体加工、涂覆、植珠等核心技术,光学低通滤波器、红外截止滤光片及组立件、窄带滤光片、投影机散热板、LED蓝宝石衬底、微型投影、反光材料等系列产品均具有国内、国际领先水平。

23、欣旺达

总部:苏州

主供产品:电池

官网:

1997年,欣旺达在深圳创立。历经二十余年,发展成为全球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形成了动力电池及动力总成、储能系统与能源互联网、3c消费类电池、智能硬件、自动化与智能制造、第三方检测六大产业群,致力于提供绿色、快速、高效的新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2011年4月,欣旺达登陆创业板,成为创业板第一家以“锂电池模组整体研发、制造及销售”的上市企业。

24、春兴精工

总部:苏州

主供产品:滤波器射频器件

官网:

公司主要从事通讯系统设备、汽车等精密铝合金结构件的制造、销售及服务;通讯系统设备、汽车等精密铝合金结构件的研究与开发等业务。公司具有丰富的铝合金压铸、精密机械加工、钣金冲压制造经验,在铝合金压铸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压铸设备应用技术、压铸件后处理技术、低压重力浇铸技术、精密数控机械加工技术、真空夹具技术、板材成形工艺等领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其中部分工艺为公司专利和独创。

25、深科技

总部:深圳

主供产品:代工

官网:

深科技成立于1985年,拥有30多年丰富的产品生产制造经验,1.5万平方米10000级到100级的净化车间,150多条SMT生产线。公司为全球客户提供技术研发、工艺设计、生产控制、采购管理、物流支持等全产业链服务。1994年在深交所上市(证券代码:000021),是中国电子核心企业之一,是中国500强、深圳市工业百强企业。

26、豪威科技

总部:北京(美国)

主供产品:CMOS芯片

官网:

美国豪威原为美国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由中信资本、北京清芯华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金石投资有限公司组成的财团购买,最终于2016年初完成私有化并成为北京豪威的下属公司。北京豪威为一家注册在北京的中外合资公司,业务由其下属OmniVision Technologies(美国豪威)开展。美国豪威是一家领先的数字成 像解决方案提供商,其CMOS图像传感芯片广泛应用于消费级和工业级应用市场,具体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网络摄像头、 安全监控、娱乐设备、数码相机、摄像机、汽车和医疗成像系统等领域。

27、天马

总部:深圳

主供产品:手机面板

官网: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3年,1995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简称:深天马A,证券代码:000050),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显示解决方案和快速服务支持的创新型科技企业。

天马面板业绩显著,小米功不可没。凭借在中小尺寸显示领域LTPS/IN-CELL技术的领先优势,目前天马多款规格产品在小米手机的出货量遥遥领先。自双方合作以来,天马已支持小米、小米Max、红米Note等系列的多款主力机型实现了全球首发。从旭日大数据监测的数据来看,天马2017年在小米手机面板中的供货占比超过40%,是小米手机面板最大的供应商,并且遥遥领先其他竞争对手。

28、深超光电

总部:深圳

主供产品:手机面板

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由深圳市政府国资委下属深超科技投资公司(土地入股)与富士康科技集团(设备,厂房,技术和管理)合资,公司汇聚台湾光电产业的业内人士(全部管理层为台湾人,且是富士康集团转调人员),致力于笔记本电脑、PC显示器及液晶电视机等产品的A-Silicon /Poly-Silicon TFT-LCD显示面板的研发及制造,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和863计划重点发展及地方政府重点扶持的高科技项目。

29、三环集团

总部:潮州

主供产品:手机后盖

官网:

受益小米旗舰机后盖差异化,潮州三环成最大赢家。从2016年的小米MIX到2017年的小米6尊享版和小米MIX2,小米均在自家旗舰机上采用陶瓷后盖,作为陶瓷领域的领军企业潮州三环集团成为小米陶瓷后盖的最大供应商。随着小米旗舰机型热卖,三环集团与其合作效果超出预期。小米旗舰机型大量使用陶瓷后盖,无疑使三环集团成为其中最大的赢家,初步统计其陶瓷手机后盖业务营收在2017年约7亿元人民币。

30、通达集团

总部:香港

主供产品:手机后盖

官网:

小米金属机壳核心供应商,通达出货同比增长超五成。小米手机中除了小米6以及MIX系列,其他机型外壳都是金属外壳,而通达是小米金属外壳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小米重点畅销机型红米系列手机的金属后盖大部分来自通达,可以说通达是2017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复苏之后,获益最大的手机外壳供应商。据旭日大数据统计,2017年,通达后盖供货在小米手机中的占比变化不大,但由于小米出货量飙涨,通达后盖供货量增长非常迅速。2017年,通达出给小米的手机外壳出货量同比增长超50%。

31、兴科电子(东莞)

主供产品:手机后盖

官网:

兴科电子(东莞)有限公司,隶属兴科集团,坐落于历史名镇——东莞虎门,总部位于新加坡,是专业生产手机按键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手机按键生产基地,东莞市百强电子企业。目前,兴科电子与小米合作的机型主要为小米6,为其提供金属材质精密结构件。

32、东方亮彩

总部:深圳

主供产品:手机后盖

官网:

公司专业从事通讯产品的精密模具研发、设计与制造、注塑成型、表面涂装、真空电镀、套件组立等业务。

33、莱宝高科

总部:深圳

主供产品:触摸屏

官网: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研发和生产平板显示上游材料及触控器件的龙头厂商,成立于1992年7月21日。 公司的主导产品包括中小尺寸(10英寸以下为主)平板显示器件用ITO导电玻璃、彩色滤光片(CF)、TFT-LCD面板和电容式触摸屏(目前以中大尺寸产品为主,10-27英寸),可提供完整的平板显示材料的技术解决方案,产品规格品种齐全,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触控笔记本电脑、一体化计算机等消费电子应用领域及车载仪器仪表、医疗、工业控制面板等专业应用领域。

34、大富科技

总部:深圳

主供产品:五金件

官网: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10月26日于深圳市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00134)。

35、顺络电子

总部:深圳

主供产品:电感

官网: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002138/顺络电子)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类片式电子元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叠层片式电感器、绕线片式电感器、共模扼流器、压敏电阻器、NTC热敏电阻器、LC滤波器、各类天线、NFC磁片、无线充电线圈组件、电容、电子变压器等电子元件。产品广泛应用于通讯、消费类电子、计算机、LED照明、安防、智能电网、医疗设备以及汽车电子等领域。

36、超声电子

总部:汕头

主供产品:印刷电路板

官网:

广东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企业、广东省工业龙头企业之一的汕头超声电子(集团)公司独家发起,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7年9月5日成立,同年10月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公司是以电子元器件及超声电子仪器为主要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无损检测仪器、印制电路板、液晶显示和触控器件、覆铜板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生产和销售。目前,公司产品年产能力为:双面、多层和HDI板100万㎡;显示屏16万㎡、触控屏26万㎡、触控、显示模组共4600万套;覆铜板700万张、半固化片1600万m;超声探伤仪器2000台、探头10万只。

37、依顿电子

总部:中山

主供产品:PCB印刷电路板

vcm(vcmi官网)插图

官网:

公司主要从事高精度和高密度双面和多层印刷电路板(PCB)的制造和销售,是中国领先的PCB制造商之一。

38、奋达科技(富诚达)

总部:深圳

主供产品:精密结构件

官网:

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是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股票代码:002681。奋达以研发和制造扬声器起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沉淀,形成了电声、无线、软件、精密制造四大核心力,是一家领先的新型智能硬件及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及服务商,是目前少数能提供软、硬、云一体化服务的智能硬件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声产品、健康电器、智能可穿戴产品、无线模块、移动智能终端金属外观件等五大系列,目前正积极布局移动医疗产品。

39、固立得精密光电

总部:苏州

主供产品:UV喷印

官网:

公司成立于2005年,在上海设立销售中心,在新加坡和台湾设立研发中心,在江苏常州设立工厂。公司致力于研究和开发UV LED芯片技术和顶级UV LED固化设备的广泛应用。

40、皓泽

总部:河南

主供产品:摄像头马达

官网:

河南省皓泽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智能手机摄像头驱动马达(VCM)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私营企业;成立于2012年6月。 目前公司主导产品为500万、800万、1300万和1600万像素手机照相装置驱动元件。并紧跟市场需求、立足于新技术研发,持续研制快速对焦闭环马达、光学防抖马达等新技术产品。

41、新思考

总部:上海

主供产品:摄像头马达

官网:

新思考是由中国人收购的原日本上市公司思考而组建的新公司。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专精于手持装置内建之自动焦功能的微型音圈马达(Auto-Focus Voice Coil Motor)的设计、研发、销售及制造是自动对焦音圈马达(Auto-Focus Voice Coil Motor)的产业先驱。

42、美拓斯

总部:北京

主供产品:摄像头马达

北京美拓斯电子有限公司,是与韩国MUTAS株式会社合作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公司主要定位移动设备用超小型自动变焦马达(Auto-focus Actuator)的开发和生产。

43、新至升

总部:江苏

主供产品:塑胶模具

官网:

昆山新至升塑胶电子有限公司,1998年成立,主要生产塑胶模具、塑胶制品、电子产品及其配件等。

44、裕同包装科技

总部:深圳

主供产品:包装印刷

官网:

裕同科技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深圳,2016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002831)。

裕同科技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彩盒、礼盒、说明书、不干胶贴纸、纸箱、纸托以及智能包装、环保包装、功能包装等,同时提供创意设计、创新研发、一体化制造、自动化大规模生产、多区域运营及就近快捷交付等专业服务。裕同科技设计的作品多次获得德国的红点奖、iF设计奖、美国莫比斯广告奖等世界顶级工业设计奖项。

45、美盈森集团

总部:深圳

主供产品:印刷与包装

官网:

美盈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在深圳成立,2009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股票代码:002303)。

公司主要从事轻重型环保包装、电子标签及RFID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为客户提供包装产品设计、包装方案优化、第三方采购与包装产品物流配送、供应商库存管理、辅助包装作业、电子标签及RFID解决方案。公司主要客户覆盖电子通讯、智能终端、食品饮料、保健品、家具家居、快递速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家用电器、机械制造等多个行业。

46、宏明双新科技

总部:成都

主供产品:模具

官网:

公司致力于以3C为核心领域的精密零组件的研发制造。主营业务为精密模具、精密零组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含手机电池接触块、听筒、屏蔽罩类零件及零组件、汽车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的阀门、电子安全防盗器等。

47、高伟电子

总部:香港

主供产品:前置摄像头模组

官网:

公司主要生产手机摄像头、DVD用光学镜片、各种读写磁头等产品。主要客户为美国苹果公司、 韩国LG、三星,及国内其它许多知名客户

48、易力声

总部:香港

主供产品:耳机

官网:

易力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系香港易路达企业集团下属的骨干企业,易力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位于深圳宝安福永镇。公司是中国电声行业协会资深会员。核心产品有:高保真耳机、多媒体及通讯耳机、蓝牙耳机、电容咪、受话器、超薄喇叭等专业电声产品。至1986年集团成立之日起,即立志于电声行业长远的发展,致力于电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系行业内为数不多的深耕型专业企业。

49、联丰

总部:香港

主供产品:手机外壳等精密结构件

官网:

公司为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家电和汽车行业提供业内最全面、最先进的金属加工解决方案。

50、建准电机(深圳)

主供产品:散热模块

官网:

建准电机(台湾股票上市公司,代码:2421)自1980年成立以来,即以SUNON品牌行销世界,为全球散热马达风扇领导厂商,於台湾高雄设立全球营运总部,并透过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香港、中国大陆的子公司与生产据点,构成一个绵密的行销与制造网络。

注:排名无先后,如有遗漏错误之处请指正。

原创来源微信公众号:ittbank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zhuoseo.com/news/21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