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是几月(腊月是几月份)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腊月是几月(腊月是几月份),以及腊月是几月(腊月是几月份)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农历十二月为何叫“腊月”?原来和古人祭祀有关

1月6日是农历的十二月初一。农历十二月,也就是传统民间俗称的“腊月”。那么,农历十二月为何又叫“腊月”呢?

农历十二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

在腊月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很多。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据汉代学者应劭的《风俗通义》载:“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又载:“阴历十二月也,以是月腊祭百神,故谓之腊月。”《隋书·礼仪表》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开皇四年十一月诏曰:古称腊者,接也,取新故交替之意。”意思是:阴历十二月,在这农闲的岁末,打猎获取禽兽,以祭祀祖宗和神灵,辞旧迎新,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

古人祭祀场景。

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动,而这些祭祀活动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所以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古人非常重视祭祀,认为祭祀乃是“国之大事”。把岁终祀祖先、祭众神的祭奠仪式称为“腊”。商朝时,每年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冬祀规模浩大,礼仪隆重。后将冬祀称为“腊祭”,就是在腊月合祭众神。

古时年终十二月属于“祭祀之月”,这个月份以祭祀为中心内容。究其形成原因:一、年岁交替,须祭祖祀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二、天寒农闲,劳力充裕;三、野兽冬眠,狩猎良机。

古代历法,把阴历十二月称为“腊月”,把举行冬祭这天称为“腊日”。最初“腊日”并不固定,可灵活掌握。到了汉朝,规定冬至后第三个戍日为“腊日”,祭祀诸神。在旧时,腊月也是食品加工的上好时机。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动物类食品,一律称为“腊味”,如腊鱼、腊肉、腊鸡、腊鸭、腊肠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康鹏,图片来自网络)

下载齐鲁壹点客户端,关注本壹点号——说古谈今,就能查阅以前的文章并能第一时间看到更新。

十二月是腊月吗 十二月为什么叫腊月

每年的腊月习俗有很多,对于父母辈的人来说,很习惯过农历节日。对于年轻人来说,并不是腊月是几月份。下面,我们来看看十二月为什么叫腊月。

腊月是几月?腊月其实就是农历十二月。十二月为什么叫腊月呢?看看本文介绍你就会知道啦!

腊月是什么意思

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古时候也称“蜡月”。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汉应劭《风俗通义》谓“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这里所说的,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动,所以说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中国农历月份别称

正月:春、寅月、元阳、初月

二月:仲春、卯月、仲阳、杏月

三月:季春、辰月、暮春、杪春、桃月

四月:孟夏、巳月、清和、槐序、麦秋

五月:仲夏、午月、蒲月、榴月

六月:季夏、未月、暑月、荷月

七月:孟秋、申月、巧月、兰月、首秋、初秋

八月:仲秋、西月、中秋、正秋、桂月

九月:季秋、戌月、暮秋、菊序、霜序、菊月

十月:孟冬、亥月、初冬、良月、阳月

腊月是几月(腊月是几月份)插图

十一月:仲冬、子月、畅月、复月、龙潜 冬月

十二月:季冬、丑月、严冬、嘉平、暮冬、临月、腊月、岁杪

十二月为什么叫腊月

中国传统的月份是以地支表示的

其实,不仅是十二月叫腊月,阴历的各个月份也都有不同的称谓。这与我国传统的纪元法有关。古人最初是用十天干、十二地支来纪年的,月、日也用干支来表示。这种表示方法下,十一月起建,十二月对应地支中的丑,是丑月。

文人雅士更给月份赋予了很多美好的称谓

古代的文人雅士,喜欢别出心裁。对月份,他们也有不一样的称呼,给人很美的感觉。一月首阳,二月绀香,三月莺时,四月槐序,五月鸣蜩,六月季夏,七月兰秋,八月南宫,九月菊月,十月子春,十一月葭月,十二月冰月。

传统的月份称谓与当时的物候有关

现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月份只能表示出该月份在一年中的排序。而古人对月份的称谓,则不仅表示排序,还可以让人们很清楚该月份的天气、物候等特征。

腊月的由来及习俗

腊月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冬。民谚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正是言之其冷。这时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闲”之说。农事上是“闲”了,但人们生活的节律并未因此而放慢,人们怀着愉悦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节迈进的步伐。春节,是中国人传统的三大节中最为隆重的一节。而腊月,正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在这个前奏曲里有着丰富的内容。首先从喝腊八粥开始,然后人们要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广义地说过年,应该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甚至可以说从喝腊八粥就开始了,一直要过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而过去一些官宦人家,甚至还有拖至二月二“龙抬头”那天过年才算结束,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就可看到。

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极富有魅力的。为了过好年,中国人要拿出近一个月的时间做诸多准备。人们要忙着对保佑、赐福于他们的神祗、祖先有个交待;要对一年来的往来账目有个结算;要对亲戚、邻友、同僚给以节日的慰问,以使今后能更好地相处。对一年来的家庭事、个人事都要加以总结,以使在新的一年里,个人能更有进步,家业更加兴旺。

腊月一定是阴历12月吗?答:错!那还可能是哪个月?

“腊月”到底是哪个月?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接着上一篇《腊月之“腊”字原本念xī,并不读là,语文老师教错了吗?》,继续来说腊月。

现代阴历都称“腊月”为十二月,到底是哪个月其实在早期也是不同的,并不一定是十二月。

(腊月的乡村)

(腊肉)

“腊月”这个概念应该从秦汉时开始流行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已使用了这个概念,其在《史记·陈涉世家》中称:“(秦二世胡亥二年)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意思是,秦二世胡亥在位第二年的腊月,陈胜退到汝阴,在到达下城父时,他的车夫庄贾杀了他,向秦军投降。

有人翻译《史记》时,将陈胜被杀的“腊月”译成“十二月”。而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张晏语则称:“秦之腊月,夏之九月。”

(《陈胜王》连环画)

这是怎么回事情?对现代读者来说,这里面又复杂了起来,涉及到先秦三代腊祭时间的安排问题那么,根本是“腊月”到底是阴历哪个月份问题。

西汉以前,岁首,即每年第一个月(正月、元月)是有变化的,历日制度并不统一,先秦夏代、商代、周代的历法便各不一样,出现了“三正”现象,即所谓“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说法。

这里的寅、丑、子为“十二地支”用字,古人将太阳一年内在天空中运行一圈(一周天)的黄道作十二等分,由东向西分别用十二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字来定义配对,根据北半星的指向来划分季节,确定月份,便有了“建寅之月”、“建丑之月”的说法。

(黄道变化与节气)

(四季)

建寅之月就是北斗星的“勺柄”指向黄道中的寅位时,相当于阴历正月,“夏正建寅”就是这意思。现在使用的阴历便是根据夏历来的,所以阴历与夏历月份与四季是一致,因此人们很多时候将“阴历”与“夏历”混同。

“殷正建丑”,相当于将阴历的十二月定为岁首,每年的元月;周历与夏历和殷又都不同,将“建子之月”,即阴历十一月定为岁首。这就是《史记·历书》所记载的:“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

(夏朝第一代君王启)

(篆书“腊”)

岁首不同,随之而来“年底”和“十二月”也不同。相应地,年终大祭的时间安排就不同:夏代的“嘉平”便在阴历十二月举行,殷代“清祀”则在阴历十一月开展,周代的“大蜡”便安排在阴历十月。

年终大祭所在月份都称“腊月”,这么说来,夏代腊月是阴历十二月,而殷代腊月是阴历十一月,周代腊月是阴历十月。冬季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又被称为“孟冬”、“仲冬”、“季冬”,所以《礼记·月令》记载周天子“腊先祖五祀”的时间是在“孟冬之月”。

(现代腊祭场景)

秦承周制,秦的腊月不是阴历十二月,而应是阴历十月。这么说来,将陈胜被杀的腊月译为“十二月”是不是错误?不是错误!因为在公元前216年,秦朝将历制改回了夏历。《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

这样,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被杀的秦二世胡亥二年(公元前208年)腊月,就是阴历十二月了。

(少数民族对腊祭祀活动仍很讲究)

关于腊月是几月(腊月是几月份)和腊月是几月(腊月是几月份)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zhuoseo.com/news/21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