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是国企吗(常德中联重科是国企吗)

很多朋友对于中联重科是国企吗(常德中联重科是国企吗)和中联重科是国企吗(常德中联重科是国企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知名企业高管团队】系列41:中联重科

上一篇文章华研荟介绍了三一重工的发展历程、创始人梁稳根的经历以及高管团队:【中国知名企业高管团队】系列40:三一重工,这篇文章来介绍他最亲密的“友商”——中联重科。在路上看到两家的机器、设备的时候,中联重科不容易被认出来,他的英文名叫做:ZOOMLION。——华研荟查了一下,Zoom是指(汽车、飞机等)疾行,Lion是狮子的意思,看起来,和三一两家的立意都挺高的。

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都是从长沙走出去的世界级工程机械品牌,双方总部隔湘江相望(2012年11月三一重工把总部搬到了北京昌平)。三一重工创始于1989年,中联重科成立于1992年,由原来的长沙建筑机械研究院改制而来。两者所代表的性质也完全不一样,三一是私有制的民营企业,而中联算是老牌的国有企业,两者分别于2003年和2000年上市。

一、关于中联重科

中联重科全称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主要从事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主导产品涵盖18大类别、106个产品系列、660个品种,是业内首家A+H股上市公司,位居全球工程机械企业**5位。

中联重科是从国家级研究院孵化而来的企业,是行业标准的制订者。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1880件,其中发明专利4591件,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位居机械设备行业**一,专利综合实力位居工程机械行业**一。——这是中联重科官网的介绍,**很有意思,第一次在公司官网看到,完美地遵守了广告法。

中联重科是国企吗(常德中联重科是国企吗)插图

中联重科的经营和业务已覆盖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均有市场布局。公司在东亚、东南亚、欧洲等全球近20个国家建有分子公司,在意大利、德国、巴西、印度、白俄罗斯投资建有工业园,在土耳其、沙特拟新建工厂,并在全球设立50多个常驻机构。以阿联酋、巴西为中心,正逐步建立全球物流网络和零配件供应体系。——看起来这个行业反而是国际化走得比较早、比较好的。

二、中联重科创始人詹纯新先生简介

相对于梁稳根先生,詹纯新先生在行业外的“知名度”相对来说就要低了许多。

根据中联重科官网,詹纯新先生现任中联重科董事长、首席执行官(CEO)、党委书记。

詹纯新先生1955年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梁稳根先生1956年12月出生于湖南涟源县),出身名门,其父为原湖南省高院院长,岳父曾任湖南省委第一副书记。

詹纯新先生1973年3月—1975年9月在国营西洞庭农场,是知青。1978年12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后面在职取得了西北工业大学的硕士、博士。

1980年11月开始,詹纯新任职于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副院长、院长、党委副书记。

1992年,詹纯新带领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7名技术工人,借款50万元,成立了集科工贸于一体的“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中联重科前身)。创业初期,詹纯新带领7名技术工人,没日没夜,奋斗在一线。经过半年的努力之后,终于研发出了国内第一代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HBT40 S阀混凝土拖泵。并在产品批量生产推出市场之后,得到了用户的肯定。

1999年8月—2005年5月,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5年5月—2006年8月,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6年5月—2008年12月,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法定代表人、董事长、CEO。

2008年12月起,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CEO。

从中联重科的创业履历来看,中联重科和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有密切的关系,事实上,中联重工创立之初第一大股东为长沙建设机械研究员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中联重科对建机院主要经营性资产进行收购后,建机院便进入注销程序,第一大股东在2009年变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后在2011年第一大股东变为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至今。

三、中联重科的现任管理团队

从中联重科的官网来看,高管团队非常庞大。

共有17人,其中CEO1人,联席总裁3人,CFO1人,董事会秘书1人,副总裁5人,助理总裁6人。

限于篇幅的关系,华研荟为大家简要介绍三个联席总裁。

1、王永祥:中联重科联席总裁

王永祥先生1977年出生,1997年毕业于西安工业学院(现西安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2000年加入中联重科,历任本公司混凝土机械分公司营销公司总经理,混凝土机械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公司营运管理部部长。自2019年开始先后担任公司助理总裁、副总裁,兼任混凝土机械营销公司总经理、公司海外业务负责人。——真是年轻有为。

2、罗凯:中联重科联席总裁

罗凯先生1970年出生,1995年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现太原科技大学)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专业并获学士学位。

罗凯先生自2003年加入中联重科,历任工程起重机分公司工艺研究所所长、工程起重机分公司产品研究所一所所长、工程起重机分公司技术部副部长、工程起重机分公司履带吊事业部经理、工程起重机分公司副总经理、工程起重机分公司总经理。自2019年开始先后担任公司助理总裁、副总裁,兼任工程起重机分公司总经理。

3、唐少芳:中联重科联席总裁

唐少芳先生1974年出生,1996年毕业南华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并于2009年获中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唐先生历任本公司建筑起重机械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自2019 年开始先后担任公司助理总裁、副总裁,兼任建筑起重机械分公司总经理。

果您也有有志于创业,像这些公司创始人、高管团队一样走出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可以私信我“创业”了解和获取创业相关资料,帮助您少走弯路。助您成功!

中联重科研究报告:新兴业务竿头直上,智能化、全球化打造未来中联

(报告出品方/作者:海通证券,赵靖博、刘绮雯)

1. 后周期龙头实力雄厚,打造装备制造领军企业

1.1 行业首家 A+H 股上市公司,多元布局增强产业链协同

中联重科创办于 1992 年,前身为长沙高新区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1994 年,公 司合并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科研院所转制赋能自研能力。公司 2000 年 A 股上市,2010 年 H 股上市,成为业内首家 A+H 股上市企业。2008 年,公司开启跨国并购之路,逐步 整合工程机械海外优质资源。2013 年起,公司实施战略转型计划,随后正式进军农业机 械板块。2020 年,公司位列全球塔式起重机制造商第一。

中联重科作为国企混改样本企业,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企业成长活力。自 1992 年成立至今,公司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通过自身的股份制改造上市、母公司改制 后整体上市、H 股上市,最终形成了湖南省国资委、管理团队和骨干员工、战略投资者、 国际投资者及其他流通股东共同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产权结构。我们认为,公司股权结构 较为分散,没有控股股东,能够更好的发挥各个主体的经营活力。公司于 2017 对公司 管理层和核心技术骨干进行了股权激励,于 2019 年提出核心管理层持股计划,进一步 激发员工能效、增强企业活力和员工凝聚力,推动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新材料多元布局。公司在“装备制造+互联网”、“产业+金融” 总体战略的框架下,围绕装备制造进行相关多元布局多头并进,已经形成工程机械、农 业机械+智慧农业、中联新材三大板块的业务布局,带来持续发展动能。2022 年公司营 业收入中,工程机械板块占比为 93.66%,农业机械板块占比为 5.14%,金融服务板块 占比为 1.21%。 公司持续丰富产品矩阵。公司产品涵盖 18 大类别、106 个产品系列、660 个品种, 主要包括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建筑起重机械、土方机械、高空作业平台、农业机械等产品系列,产品系列完善。

1.2 业绩长期稳定增长,行业周期波动中保障经营质量

公司上市以来业绩实现长期稳定增长。公司 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 416.31 亿元,相 比 2000 年增长 170 倍,CAGR 为 26.30%;实现归母净利润 23.06 亿元,相比 2000 年 增长 44 倍,CAGR 为 18.75%。2023Q1,公司营业收入为 104.26 亿元,同比增长 4.13%, 归母净利润为 8.10 亿元,同比下降 10.63%,收入端已恢复增长。

行业周期波动中,公司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2023Q1 盈利能力快速修复。2022 年 受基建和房地产开工下降及疫情冲击影响,行业整体呈现下行趋势。2022 年公司毛利率 为 21.83%,同比-1.78pct,净利率为 5.73%,同比-3.78pct,净资产收益率为 4.21%。 分季度看,2022 年至今公司毛利率环比呈现逐季回升趋势,2023Q1 回升至 26.39%, 同比提升 6.32pct;2022Q4 净利率受计提减值损失影响较低,2023Q1 也实现大幅改善 至 8.24%。

公司通过持续、稳定的现金分红回报股东。2022 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 24.25 亿元,净现比为 1.02,较 2021 年的 0.41 实现显著改善。上市以来公司累计分红 208.67 亿元,分红率达 38.42%。

2. 技术领先筑牢成长根基,全球布局外沿成长空间

2.1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研发创新实力深厚

公司前身为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拥有 8 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掌握行业核心技术。 公司前身是原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拥有 60 余年的技术积淀,是中国工程机械 行业技术“发源地”。2001 年公司获批成立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目前拥有国家级企业 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 8 个国家级创 新平台,创新平台数量位居行业前列。公司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是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首 个由中国企业主导并正式出版发行的国际标准,引领行业技术与产品发展。 持续性高研发投入,推动产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创新。公司根据国家重 大工程建设需要,研发出多款极限化产品,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011 年至今, 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 200 亿元,2023Q1 研发费用率提升至 6.19%。截至 2022 年底,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达 7511 人,占员工总数 29.71%,授权专利数量为 10664 项,居于 行业前列。

2.2 行业海外并购先驱,整合全球优质资源

贯彻“核裂变”战略,主导“国际化”变革,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臵。公司开创 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整合海外资源的先河;利用资本杠杆,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优质资产, 实现快速扩张,并构建全球化制造、销售、服务网络。截止目前,中联重科在海外于 2001 年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于 2008 年收购意大利 CIFA 公司、于 2013 年收购德国 M-tec 公司、于 2014 年收购荷兰 Raxtar 公司、于 2018 年收购德国 Wilbert 公司,均取得卓越 成效。其中,2008 年成功收购 CIFA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最大的一桩海外并购案,入 选了“2008 中国工程机械十大新闻”,品牌价值快速提升。

“技术+品牌+渠道”,借助成熟平台快速完善全球布局,抢占细分市场领先地位。 通过全球并购,公司借助海外企业的技术优势获取技术进步和高端市场准入资格,借助 国际知名品牌的综合影响力打开海外市场,依托成熟销售渠道拓展业务区域,在非开挖 机械、混凝土机械、塔机、干混砂浆设备等领域抢占领先地位。

2.3 布局七大区域中心,产销研一体化升级

重点市场推行“海外航空港+本地化团队+产品事业部”的模式。公司持续推进海 外生产基地拓展升级,以本地化员工深耕市场,通过整合当地的研发生产资源和属地化 营运模式,优化金融服务方案和物流解决方案,提供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优质设备,海 外市场持续提升。公司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市场网络、服务体系遍布全球 125 个国家 和地区,产品覆盖七大洲 130 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建立 30 多个子公司和 20 个工业园,境外的本地化员工将超过 2000 人。

布局海外区域中心建设,制造基地“产、销、研”一体化升级。2023-2025 年,公 司将升级海外大区,使之成为含制造、研发、销售、服务、金融等一体化全方位的区域 中心,初步建成产销研一体的区域中联,通过深耕细作新兴市场、整合全球研发资源、 资本切入产业链条等方式,根据全球资源完成境外七个区域中联的布局。 以航空港为业务支点,建设全球物流网络和零部件供应体系,提升售后响应速度。 公司依托航空港实现零部件的及时供应,各产品线都可以共享硬件、软件资源,并基于 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实现海外业务的扁平化管理和降本增效。公司以阿联酋、巴西为中 心,正逐步建立全球物流网络和零配件供应体系。

3. 传统业务市场地位稳固,加速拓展广阔海外市场

3.1 起重机械:装配式建筑推动需求增长,市场份额保持领先优势

下游景气度逐渐回升,2023 年 4 月工程起重机销量同比均实现正增长。根据今日 工程机械微信公众号援引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2 年汽车起重机销量为 2.59 万台,同比下滑 47.2%;履带起重机销量为 0.32 万台,同比下降 19.4%;随车起 重机销量为 1.75 万台,同比下降 31.7%;塔式起重机销量为 2.10 万台。2022 年下半 年至今,汽车起重机月度销量同比降幅缩窄并实现转正,2023 年 2 月至今履带起重机、 随车起重机销量同比均保持正增长。

2022 年至今起重机行业出口实现较好增长。2022 年汽车起重机出口销量单月基本 实现 50%以上的同比增长,履带起重机和随车起重机也保持较好的出口销量增幅,塔式 起重机海外市场小幅增长。2022 年汽车起重机出口销量同比增长 76.05%,履带起重 机出口销量同比增长 26.70%,随车起重机出口销量同比增长 47.54%,塔式起重机出 口销量同比增长 7.11%。2023 年 3 月以来,除履带起重机外,其他品类出口销量延续 50%以上的高速增长态势。

国家政策助力装配式建筑占比提升,建筑起重机进入快速增长期。近年来,由于装 配式建筑能有效节省资源、不太受环境制约且操作模式机械化、缩短工期、可减少建筑 垃圾和污染排放等,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22 年 1 月住建部印发《“十四五” 建筑业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并培育一批智能建造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装配式建筑占比目标较十三五 规划中的 15%大幅提升。 根据祁红鹏、吴学松(2018)《装配式建筑发展带动大型塔式起重机市场》,从全球 范围来看,欧美国家装配式建筑的渗透率普遍在 80%以上,亚洲新加坡等国家的渗透率 也超过 70%,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比提升空间仍然巨大。从月度数据跟踪情况看,根据庞 源租赁官方微信公众号,2022 年庞源租赁装配式建筑产值占比年均值为 29.5%,同比 提升 1.4pct;2023 年 4 月为 28.1%,同比提升 0.8pct,整体提升趋势明显。 装配式建筑对中大型塔式起重机需求明显增加。装配式建筑发展改变了原有的施工 方式和施工机械的需求,推动了塔机需求结构的改变。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重量远高于 传统建筑部件,装配式吊装施工对起重机械尤其是塔机的性能、吊装工艺、人员操作等 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大型塔式起重机的需求明显增加,带来行业发展新机遇。2016-2022 年庞源租赁用于装配式建筑塔吊数量年复合增长率为 65.7%,2023 年有望延续提升趋 势。目前,中联重科大塔市占率在行业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是全球交付最多、生产能力 最强的大塔生产厂家。

风电行业呈回暖迹象,带动风电吊装设备需求大幅增长。“双碳”目标引领下,风 电行业国家级政策频发,推动行业发展。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统计,2022 年,中国 风电新增吊装规模 4983 万千瓦,新增海上风电吊装规模 516 万千瓦;截至 2022 年底, 我国风电累计装机达 3.96 亿千瓦,其中陆上 3.6 亿千瓦,海上 3051 万千瓦。中国可再 生能源学会预测,2025 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规模将超 9000 万千瓦,我们认为,在新一 轮风电装机需求增长之下,工程起重机有望迎来复苏,2022 年 12 月以来公司产品在全 国各类项目中表现亮眼。 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建筑起重机销售规模稳居全球第一。 工 程起重机方面,汽车起重机行业呈现“三足鼎立”的竞争态势。根据智研咨询,2020 年中联重科汽车起重机销量市占率约为 27%;根据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2022 年公 司 200 吨及以上全地面起重机公司销量稳居行业第一,全球最大吨位产品 ZAT24000H 实现批量交付。建筑起重机方面,公司塔式起重机市场份额占比较大,处于我国领先龙 头地位,且不断加速产品迭代升级。

中联重科在全球塔式起重机制造商 10 强榜单中连续三年稳居榜首,打造全球最领 先研发设计平台和最大塔机绿色智能工厂。2023 年 4 月中联重科推出全球最大塔式起 重机 R20000-720,该产品融合了 158 项创新科研成果、305 项发明专利,包括 60 余 项核心关键技术和 12 项世界首创技术,解决了超大型塔机在强风、高湿、重载等复杂 极端工况下作业的多项世界难题,实现吊装性能 60%以上的大幅度提升。 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作为传统优势板块,持续突破海外市场。公司产品参与印度风 电项目、土耳其煤矿项目、新加坡机场项目、巴西港口项目等多类型海外项目建设,充 分适应不同应用场景和操作环境。2023 年 3 月,美国拉斯维加斯展上,公司工程起重 机斩获 1.5 亿元订单,经过本地化升级改进的 800 吨起重机出口阿根廷,创造了中国出 口南美市场最大吨位起重机纪录。

公司起重机销售收入持续增长,毛利率小幅波动。2016-2021 年公司起重机械销售 收入持续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 59.46%。2022 年受基建和房地产等领域项目开工下降 及疫情冲击影响,行业销量降幅较大,公司起重机械销售收入为 189.79 亿元,同比下 降 47.99%。公司起重机械销售毛利率在 25%左右的水平有所波动,后续有望逐步企稳 回升。

3.2 混凝土机械:全球双寡头竞争格局稳定,出口高增平滑行业波动

混凝土机械行业具有大型设备市场集中度高、中小型设备市场集中度低、多层次竞 争等特点。在标准化生产领域,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通过国际并购形成“中联重科 +CIFA”和“三一重工+普茨迈斯特”的全球双寡头格局,在标准化产品市场处于领先 地位。根据今日工程机械微信公众号,2021 年混凝土机械行业总产值为 735 亿元,出 口销售额为 110.4 亿元,同比增长 15%,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混凝土机械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出口连续两年实现较高增速。2022 年房地产行业 较为低迷,叠加疫情因素影响,市场需求疲软,根据共研网数据,全年混凝土泵车销量 同比下降 68%,混凝土搅拌车销量同比下降 78%。出口市场方面, 2022 年,混凝土 泵车出口销量为 1308 台,同比增长 46.0%,混凝土搅拌车出口销量为 9544 台,同比 增长 31.2%。

房地产竣工同比增速转正,“保交楼”、“去库存”推动混凝土机械需求有望回暖。 2023 年 1-5 月,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为 3.97 亿平方米,同比下降 22.6%;房屋竣工面 积为 2.78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19.6%,同比大幅增长。目前房地产行业以“保交楼” 和“去库存”为主,推动工程机械后周期产品需求提升。2023 年 1-5 月我国房地产开 发投资完成额为 4.57 万亿元,同比下降 7.2%,降幅较 2022 年全年的 10.0%有所收窄。 未来,随着产业转型和环保力度不断加强,以及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西部地区 开发、新农村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等,预计将继续带动市政、公路、铁路等工程项目 投资,为混凝土机械创造更多市场需求。

1993 年公司正式下线第一台混凝土输送泵,开启混凝土机械国产化之路。公司以 持续推出的爆款新品完成了国内市场的进口替代,还跟随国家“一带一路”积极布局海 外市场;于 2008 年收购当时世界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 CIFA 公司,实 现强强联合,推动公司混凝土业务迈上新台阶。 公司混凝土机械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前列,2016-2021 年收入复合增长率为 27.76%。 公司混凝土机械长臂架泵车、车载泵、搅拌站市场份额仍稳居行业第一;搅拌车市场份 额提升至行业第二。2022 年公司混凝土机械销售收入为 84.60 亿元,同比下降 48.35%, 毛利率为 21.03%。公司曾主导制定《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及灰浆预制机械与设 备第 1 部分术语和商业规格》,这是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个由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 2022 年公司主导的两项混凝土国家标准也正式发布,再次彰显技术领先优势和标准领 导地位。

4. 新兴业务打造未来中联,多项因素推动盈利修复

4.1 新业务板块快速成长,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土方机械:产品、智造、销售、市场全面发力,毛利率、营收占比逐步提升

销售网点布局先行,后发优势促进收入快速提升。公司 2017 年开始布局挖掘机械 业务,新产品研发试制快速推进,2019 年完成全国省级销售服务网点布局。公司前期 销售网点布局推动收入规模增长,2020 年市场份额达到 2.3%,经营质量稳步向好。公 司 2022 年土方机械收入为 35.12 亿元,同比增长 8.50%,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 8.43%。 建设智能制造基地,盈利能力稳步提升。随着渭南工业园和长沙中联智慧产业城挖 掘机械智造园区先后落成投产,公司土方机械事业部正式形成“渭南+长沙”双制造基 地布局,驱动双引擎。后续伴随行业复苏,营收有望实现持续增长。公司产品结构持续 改善,中大挖产品销量大幅增长,毛利率也持续提升,2022 年提升至 23.48%。

农业机械:市场份额保持行业前列,以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国家政策推动农业机械渗透率提升。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先进农机研 发推广,完善农机购臵与应用补贴政策。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持续提 升,农业机械行业迎来较高景气。同时,2022 年 12 月 1 日农业机械产品完成了国三到 国四的国标切换,有助于行业格局出清,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2022 年,公司农业机械板块营业收入为 21.38 亿元,同比下滑 26.43%,但占公司营业 收入的比重提升至 5.14%。 公司产品国内市场份额保持行业前列,完成长沙、芜湖“双总部”建设,新产品不断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并大力推进智能农机和智慧农业。1)智能农机:公司是国内首 家 AI 农业装备制造企业,研制出多款高端智能化产品,成为国内首家联合国农机长期 供应商。2)智慧农业:公司实现智慧农业商业化落地,加速推动示范推广,建设国内 领先的数字农业科研基地。面向小规模农户、大型农场主和政府三大主体的商业化智农 云平台快速定型,夯实智慧农业行业龙头的品牌基础。

高空作业平台:国内产品最全的设备厂商,不断拓展海外高端市场

公司产品市场表现和客户口碑持续提升,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前三,全球布局成效初 显。2022 年,中联重科高空作业机械子公司营业收入为 45.83 亿元,同比增长 53.93%; 净利润为 5.82 亿元,同比增长 140.16%;净利率为 12.71%,同比提升 4.56pct,并于 2023 年 1-4 月提升至 14.63%,快速释放利润。公司高机海外销售已覆盖 80 余个国家 和地区,产品相继进入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高端市场,与全球各地区大型租赁公司 和终端客户相继实现合作,2023 年 1-4 月境外销售收入占比已提升至 21.35%。目前我 国高空作业平台人均保有量和产品渗透率均远低于发达国家,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2023 年 2 月公司公告中联高机拆分上市计划,增强资本实力。本次分拆完成后中 联高机将成为公司控股上市公司路畅科技的子公司,中联高机将通过独立的上市公司平 台增强资本实力,进一步扩大业务布局。我们认为,本次分拆上市有助于中联高机进一 步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公司整体融资效率;新主体也将专业化经营和发展各自具有优势 的业务,有利于提升公司未来整体盈利水平。

4.2 以智慧产业城为核心,生产制造智能升级

公司加速生产制造智能化升级换代,智造技术研究加速转化应用。中联智慧产业城项目总投资约 1000 亿元,是中联重科实现产业转型、智能化提升、打造世界一流装备 制造产业新高地的标志性工程。中联智慧产业城共布局 8 个全球领先的灯塔工厂,汇聚 300 条智能产线,600 多项产线专利技术。通过全面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升级, 形成以 4 大主机园区、4 大关键零部件中心和 8 大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1 个国际标准 秘书处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打造智能化、生态化、国际化的产业城。 在中联智慧产业城项目中,公司融合 AI 技术与智能装备,构建柔性化智能产线。 公司基于智能产线和物联平台,将全新建设、全面升级装备制造产业,以数字化技术实 现生产要素的全面打通和智能化协同利用,以数字化技术实现产业城内外端对端、要素 在线化、生产智慧化、决策可视化。公司持续推进涵盖全制造流程 150 余项行业领先的 智能制造技术,完成 56 项全流程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在智能产线成功落地应用。作为中 联智慧产业城的首开园区,土方机械园是全球唯一一家覆盖从备料、焊接、机加、涂装、 装配到调试的挖掘机全流程智能制造工厂。

公司立足工业本质,工业互联加速赋能企业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公司与华为、中国 移动分别达成战略合作,业务管理全面移动化,并加快推进海外业务、土方业务端对端 数字化管理建设。公司启动新一代研发数字化平台建设,加强研发与营销、制造的协同 集成,以基于数字孪生的数据应用场景驱动智能化产品 4.0A 创新,研发效率大幅提升。 2022 年公司成功入选全国首批 30 个“数字领航”企业名单。

4.3 多维度因素共同推动,盈利有望逐步修复

在“装备制造+互联网”战略驱动下,公司智能化水平和经营效率逐步提升,叠加 产品结构改善、原材料成本下行等因素,我们认为公司后续利润率修复趋势较为明确。 多元布局积蓄增长动能,新业务占比和毛利率稳步提升。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 2022 年中国农业机械市场规模约为 5611 亿元,同比增长 6%;根据今日工程机械微信 公众号援引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2 年我国高空作业平台销量为 19.62 万台,同比增长 22.5%,我们认为,未来有望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市场空间广阔。2022 年公司高空作业机械、土方机械、新型建筑材料及农业机械和智慧农业等新兴板块占公 司收入比例已超过 30%,同比提升 12.7 个百分点,发展趋势良好。我们认为,多板块 布局进一步增强了中联重科核心竞争力,且土方机械毛利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未来有望 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全球布局逐步完善,进入收获期,海外高成长区域盈利有望快速提升。公司海外航 空港建设和全球网点布局初见成效,逐步进入欧美等高端市场。2022 年在国内市场下 行趋势下,公司海外市场营业收入达到 99.92 亿元,同比增长 72.6%,占营业收入比重 提升至 24.0%,出口收入每季度呈现爬坡式快速增长,重点产品与市场实现有效突破。 2023Q1 海外收入同比增长 123%,延续高速增长趋势。2022 年公司海外业务毛利率首 次超过国内业务毛利率,未来在前期布局基础上,海外业务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提升,推 动公司整体毛利率修复。

智能制造产线和智能装配车间实现人员精简和制造成本下降。中联智慧产业城全面 落实“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理念,拥有行业内智能化程度最高、柔性最高、装 配精准度最高的智能工厂和无人化“黑灯产线”,可以实现平均 6 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 还将实现每 7.5 分钟生产一台高空作业机械,每 18 分钟制造一辆汽车起重机,每 30 分 钟打造一台臂架泵车。工业机器人的精准应用使得生产线操作员工数量由 300 人精简至 120 人。通过智能制造的实施,中联重科投产运营的智能工厂平均生产效率提升 34.1%, 研发周期缩短 31.1%,运营成本下降 20.3%,订单完成周期缩短 35%,推动公司整体 生产制造成本大幅下降。 规模效应和经营管理质量改善推动降本增效。2017 年以来,除研发费用外,公司 各项费用率均呈持续下降趋势。公司加强供应链体系建设,推进海外供应商本土化、外 省供应商本地化,优化供应链生态布局,并通过持续推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进 口零部件国产化、关键件自制率提升等,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同时,公司在全球范围内 构建制造、销售、服务网络,纵深推进端对端管理和智能化财务体系,销售费用率持续 下降;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端对端管理建设,业务管理实现全面移动化,提升精细化 管理水平、降本增效潜能、风险防控能力,管理费用率呈下降趋势。未来随着公司营收 持续增长和规模效应的不断提升,盈利能力有望逐步修复。

原材料成本呈现下行趋势,有望增厚利润空间。2022 年公司营业成本中 93.34% 为物料消耗,原材料价格对公司成本影响较大。工程机械行业核心原材料之一为钢材, 钢材价格指数(板材)在 2021 年 5 月达到 175.07 的高点,并经历高位震荡期后逐步 下降,截至 2023 年 7 月已回落 36%。

5.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4/2025 年实现营业收入 518.37/620.77/740.07 亿元,同比 增长 24.5%/19.8%/19.2%;实现归母净利润 35.72/56.99/77.91 亿元,同比增长 54.9%/59.5%/36.7%。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中联重科研究报告:工程机械拐点渐行渐近,行业龙头扬帆起航

(报告出品方/作者:财通证券,佘炜超、张豪杰)

1 风雨兼程三十余载,多元布局助力公司行稳致远

1.1 发展历程:风雨兼程三十余载,打造工程机械行业龙头

公司创立于 1992 年,主要从事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 主导产品涵盖 18 大类别、106 个产品系列、660 个品种,是业内首家“A+H”股 上市公司;在英国 KHL 集团发布的 2022 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 50 强排行榜中,公 司排名全球第 7 位。公司业务已覆盖全球 100 余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 沿线市场均有布局;产品远销中东、南美、非洲、东南亚、俄罗斯以及欧美、澳 大利亚等高端市场。

公司是我国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之一,主导产品市场地位行业领先。2022 年,公司 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建筑起重机械三大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市场地位 稳固。混凝土机械长臂架泵车、车载泵、搅拌站市场份额仍稳居行业第一,搅拌 车市场份额提升至行业第二;工程起重机械市场份额保持行业领先,200 吨及以 上全地面起重机销量位居行业第一,全球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 ZAT24000H 实 现批量交付;建筑起重机械销售规模稳居全球第一,推出极致 R 代塔机,实现“全 域安全、30 年寿命、远程管理”三大核心技术突破,确立世界塔机技术标杆。

公司新兴业务板块持续取得突破。公司土方机械形成“渭南+长沙”双制造基地布 局,长沙挖掘机械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现全线投产,中大挖国内销量进入行业前 列。公司高空作业机械成为国内型号最全的高空设备厂商,国内销量行业领先, 在加快常规机型的产品升级换代的同时,加速全新品类产品开发,车载式高空作 业平台、蜘蛛作业车实现小批量产,伸缩臂叉装车、高空作业机器人等新产品研制下线。公司干混砂浆新材料业务工厂建设和材料研发持续提速,2022 年下半年 中联新材湘阴、亳州、马鞍山工厂相继开工建设,吉安工业园一期项目开园投产, 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以水泥基高流动性地坪砂浆、机喷型装饰砂浆为核心的 系列产品,加速推进产品开发迭代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

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公司围绕计划、制造、质量、 设备、供应、物流等业务,以制造和供应端对端为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系统和敏 捷供应系统,数字技术赋能智慧产业城建设,全力推动产业生态、形态、业态的 深刻变革,进入全面创新、全面升级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的 “挖掘机械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现全线投产,包括 4 条无人化“黑灯”产线,是 全球唯一实现全流程挖掘机智能制造的生产基地;行业领先的高空作业机械智能 工厂实现臂式装配线等 9 条智能产线建成投产,筑牢行业第一梯队的产业基础; 行业领先的混凝土泵送机械智能工厂实现泵车整机装配线等 4 条智能产线建成; 全球领先的中联智慧产业城高强钢备料中心、薄板件中心产线进入安装调试;工 程起重机械、基础施工机械、农业机械、工程车桥、中高端液压油缸等主机及零 部件智能制造工厂产线建设正有序推进。

1.2 主营产品:核心产品优势突出,挖机、高机新兴板块蓬勃发展

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包括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公司工程机械产品主要包括混凝 土机械、起重机械、挖掘机械、高空作业平台、矿山机械等,主要为基础设施及 房地产建设服务;农业机械包括耕作机械、收获机械、烘干机械等,主要为农业 生产提供育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割、烘干储存等生产全过程服务。

公司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占据主导。2022 年,公司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高空 作业机械/土方机械/农业机械分别实现营收 189.8/84.6/46.0/35.1/21.4 亿元,分别同 比增长-47.99%/-48.35%/37.15%/8.50%/-26.43%,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 45.59%/ 20.32%/11.04%/8.43%/5.14%。2022 年工程机械行业下游需求依然较为疲软,公司 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下滑幅度较大,但新兴业务高空作业平台和土方机械依然 保持较快增长。 高空作业平台、土方机械毛利率持续提升。2022 年,公司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 高空作业平台/土方机械毛利率分别为 22.91%/21.03%/20.81%/23.48%,分别同比 提升-0.38/-3.20/0.02/4.55pct。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 主导产品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毛利率有所下降;在高空作业平台、土方机械等 新兴业务板块,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降本增效成效显著,毛利率水平持续提 升。

1.3 股权结构:公司是行业内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典范

1992-2000 年:通过股份制改革实现 A 股上市。1992 年,公司董事长詹纯新先生 (时任长沙建机院副院长)等人创办了中联重科的前身——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 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长沙建机院是隶属于建设部的一家国有科研院所,在建 机院科研成果的支持下,中联迅速壮大;1997 年,为有利于中联公司上市,建机 院决定成立一个由职工入股的公司——中标公司,来持有中联混凝土和中联起重 机公司 49%的股权。2000 年,中联重科成功登陆深交所,建机院作为部属 134 个 科研机构转制单位之一,转制为企业。

2001-2009 年:从母公司改制到整体上市。建机院的国有股转让改制始于 2004 年; 2007 年,建机院将与中联重科主业相关的经营性资产全部出售给中联重科,完成 了中联重科的整体上市;2008 年,长沙建机院在工商局完成了注销手续,建机院 持有的中联重科的股份全部承继给股东。2009 年,湖南省国资委持股 24.99%股 份,管理团队及骨干员工(合盛科技、一方科技)持股 12.56%,弘毅投资(佳卓 集团、智真国际)持股 12.55%。中联重科从国有绝对控股转变为国有相对控股, 股权进一步得到分散,治理结构得到完善,同时管理层也得到了激励,实现了真 正意义上的混合所有制。

2010 年至今:港交所上市,谋求国际化发展之路;深化业务端对端管理,激发经 营活力。2010 年 12 月,中联重科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更趋多元化, 也成为业内首家“A+H”股上市公司。2012 年 2 月,湖南省国资委明确将公司界 定为国有参股公司,公司无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2014 年,中联重科的体制创 新被国务院国资委树立为混合所有制的“样本”。2017 年,公司对核心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2019 年,推出核心经营管理层持股计划;2020 年 11 月,合盛科技、 一方科技、中航信托计划将各自持有的公司股份协议转让给和一盛投资(公司管 理层和员工持股平台);2021 年 5 月,湖南省国资委将所持公司股份无偿划转给 湖南兴湘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公司股权比较分散,国资委持股、管理层 和员工持股较为均衡,既能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又具备民营企业的活力。公司 产品线销售职能回归事业部后,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全面深化业务端对端 管理,彻底打通市场链,支撑业务高效、透明、可控运行。公司全面推行超额利 润分享,引导事业部向市场要利润,激发经营活力,引导高质量可持续增长。

1.4 财务情况:一季度收入增速转正,未来业绩持续改善可期

一季度营收增速实现正增长,海外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工程机械行业从 2012 年起 需求急速下滑,并进入长达 5 年的深度调整期。2016 年下半年至 2021 年初,在 下游地产、基建投资需求增加,“一带一路”政策实施带动出口需求增长以及存量 设备更新换代高峰期到来等因素的拉动下,工程机械行业持续复苏,公司业绩也 恢复增长态势。2022 年,受房地产等下游领域项目开工下降影响,国内工程机械 市场需求收缩,公司经营业绩有所承压;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 416.31 亿元,同 比下滑 37.98%;实现归母净利润 23.06 亿元,同比下滑 63.22%。2023 年一季度, 工程机械行业需求迎来边际改善,海外出口持续拉动,公司经营业绩有所改善; 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04.26 亿元,同比增长 4.13%,收入增速在历经 6 个季度 下滑后首次迎来正增长;一季度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23%,海外业务贡献 明显。伴随着地产政策的边际宽松和基建投资落地情况的逐步好转,国内工程机 械需求有望持续边际改善,同时随着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全球竞争力的提升,海外 需求有望延续增长态势,公司经营业绩有望重新进入上升通道。

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改善。2022 年,公司毛利率为 21.83%,同比降低 1.78pct;净 利率为 5.73%,同比降低 3.78pct;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4.13%,同比降低 7.43pct;期间费用率为 15.50%,同比提升 2.03pct。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 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盈利能力有所降低。公司积极运用供方整合、新材料新工 艺的应用和替换、进口零部件国产化、提升关键件自制率等方式开展降本增效, 产品销售毛利率自 2022 年一季度以来逐季改善。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26.39%, 同比提升 6.32pct,环比提升 2.16pct,毛利率水平持续提升;公司净利率为 8.24%, 同比降低 1.11pct。随着原材料成本的持续降低及公司降本增效工作的持续推进, 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

公司营运能力有所下降,但依然稳健。从 2017 年到 2020 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 率和存货周转率稳步提升,经营效率和经营质量大幅改善。自 2021 年开始,受工 程机械行业需求下行影响,公司营运能力有所下滑。2022 年,公司存货周转率为 2.35 次,同比减少 1.29 次;应收账款周转率为 1.17 次,同比减少 0.6 次;但公司 经营质量依然保持稳健。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持续为正。2016 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由负转正, 随后快速提升,现金流情况持续改善。自 2021 年开始,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有所降低,但依然保持正流入。2022 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 24.25 亿元, 仍高于 2016 年水平。随着工程机械行业需求持续改善以及公司降本增效工作的持 续推进,公司经营质量和经营效率有望持续提升。

2 工程机械需求迎来边际改善,行业拐点渐行渐近

2.1 地产领域政策逐步发力,基建逆周期调节作用持续凸显

房地产作为工程机械的重要下游,对工程机械需求的拉动作用明显。2016 年,我 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开始回升,房地产行业的回 暖直接带动了工程机械行业的复苏,复苏态势一直持续到 2021 年初。从 2021 年 4 月起,房屋新开工面积当月同比增速由正转负,房地产需求转向疲软,工程机械 行业景气度也随之下行。2022 年以来,多项地产宽松政策出台,希望以支持合理 购房需求和为房企提供融资支持的方式改善房地产市场供需双弱的下行趋势。 2023 年 1-4 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和同比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分别为21.2%/-6.2%,依然有所下滑。伴随着地产政策的持续宽松,工程机械行业需求有 望逐步迎来边际改善。

测算房地产与挖掘机销量的相关性,更好的指标是房屋新开工面积。根据我们的 测算,房地产开发投资与挖掘机销量的相关系数为 0.18(测算周期为 2012.02- 2023.04);但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包括房产开发过程中的各类投资,更好的指标是房 屋新开工面积,后者的相关系数达到 0.62。2023 年 1-4 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 速为-21.20%。2023 年 1-2 月份房地产业销售收入由负转正,同比增长 2.3%;3 月 份增速进一步提升,同比增长 17.9%,房地产销售端同样已出现明显边际改善。 一般来说,从销售端传递到新开工端需要一段时间,房屋销售端数据好转未来有 望带动新开工端向上修复。

2023 年地产宽松政策供需两端共同发力。从需求端来看:1 月初,央行、银保监 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各个城市最新房价变动及时动 态调整首套房贷利率;3 月底,自然资源部、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协同做好不 动产“带押过户”便民利企服务的通知》,要求从重点城市开始,以点带面推进“带 押过户”;因城施策方面,各地从放松限购限贷、公积金政策、发放住房补贴、落 户或引才等方面支持合理购房需求。从供给端来看:2 月,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 投资基金试点工作,进一步为房企改善资产负债表结构、降低杠杆率释放政策空 间;3 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常态化发行相关工作的通知》,REITs 申报项目首次覆盖至商业不动产领域;股权 融资开闸,“第三支箭”为多家房企带来资金支持。

基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升,中国中铁基建新签合同额淡季不淡。自 2022 年 6 月开始,基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保持上升趋势,2022 年,基建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 11.52%,2023 年 1-4 月同比增速为 9.80%,基建投 资复苏趋势得以延续。一般来说,每年一季度和三季度是中国中铁基建新签合同 额的淡季,但 2022 年一季度和三季度中国中铁基建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速分别达到 94.10%/100.04%。中国中铁基建新签合同额淡季不淡反映出基建投资的逆周期调 节作用逐步凸显。

专项债提前下发,基建投资的逆周期调节作用进一步凸显。2021 年,地方政府专 项债券发行 4.9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8.9%。2022 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额达 5.13 万亿元,同比增长 4.24%;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进度明显加快,大型项目 开工有望提速。2023 年一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量为 1.36 万亿元,约占全年新增 专项债限额的 35.7%。2023 年新增专项债提前下达额度在一季度已发行超六成, 将带动更多社会投资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稳经济稳就业关键作用。

2.2 工程机械行业新一轮更新高峰期有望逐步启动

工程机械行业下一轮集中替换周期有望在 2024 年左右开始启动。挖掘机、起重机 械、混凝土机械的使用寿命约为 8 年左右,T 年的更新需求我们按照[(T-7)+(T8)+(T-9)]/3 进行计算。我们以挖掘机为例,按照 8 年使用寿命周期计算,根据我 们的测算,2023 年挖掘机的更新替换量为 6.61 万台,2024 年恢复至 8.06 万台, 2025 年进一步提升至 12.89 万台。2023 年依然是工程机械更新周期磨底的一年, 2024 年更新需求有望逐步恢复。 更新需求作用是放大行业需求。以挖掘机为例进行分析,2016 年下半年销量同比 数据开始复苏,但更新需求自 2015 年就开始大幅提升,2015 年挖机销量仍处在 下滑的通道中。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宏观经济数据中与工程机械最敏感的房地产新 开工面积同比增长来自于 2016 年。宏观经济数据复苏带来的是真实需求,更新需 求更像是理论需求;只有当真实需求出现好转时,理论需求才能提供更好的弹性。 基于目前地产政策边际改善、基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升的背景下,我们认 为应该重视更新需求对工程机械新增需求的放大作用。

2.3 海外出口较快增长,国产龙头向全球市场进军

出口海外有望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平滑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力量。工程机械行业 具有强周期性的特征。2012-2016 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经历了长达 5 年的深度调 整;自 2016 年下半年开始,行业逐步回暖。2022 年,受房地产等领域项目开工下 降影响,国内工程机械市场需求收缩,行业步入调整期,但海外出口依旧保持高 增长。以挖掘机为例,2022 年挖掘机行业总销量为 26.13 万台,同比下降 23.8%, 但挖掘机出口销量为 10.95 万台,同比增长 60%,出口占比提升至 41.9%。2023 年 1-4 月,我国挖机出口 3.79 万台,同比增长 12.2%,出口占比提升至 49.7%。 随着国内主机厂在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工程机械出口海外有望成为我国工程机 械行业平滑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力量。

工程机械国际龙头海外收入占比较高,国产品牌仍有差距。卡特彼勒 2022 年在非 北美地区的收入占比达到 52.9%;小松 2021 年海外收入占比达到 86.1%。近年来 国内龙头海外收入占比不断提升,2022 年,三一重工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 45.70%, 相较于 2021 年提升 22.29pct;中联重科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 24%,相较于 2021 年提升 15.38pct。总体来看国内龙头的海外收入占比与国际龙头仍有差距。工程 机械行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发展不同步的现象,某一国家出现周期性下滑对 于全球布局的工程机械企业来说影响较小。卡特、小松等海外工程机械龙头在全 球布局广泛,有效缓解了本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对其带来的影响。

中国工程机械龙头在全球的市占率逐步提升。根据英国 KHL 集团发布的 2022 全 球工程机械制造商 50 强排行榜,徐工机械、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分列 3、4、7 名, 三家国内龙头企业在全球的市占率分别为 7.8%/6.9%/4.5%。伴随着中国龙头主机 制造商更加积极地拓展海外市场,未来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分国家 来看,2022 年中国企业占 50 强企业机械设备销售总份额的 24.2%,位居全球第 一;美国企业占比为 22.9%,排名第二;日本企业占比为 20.8%,排名第三。中国 工程机械企业在全球的地位正逐步提升。

2.4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机器代人趋势愈发明显

城镇化建设为工程机械提供广阔空间。从城镇化率来看,2022 年我国城镇化率为 65.22%,相比 2010 年提升了 15.27 个百分点。虽然中国城镇化率近年来不断攀升, 但与日本(城镇化率超过 90%)、美国(城镇化率超过 80%)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镇化率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城市蓝皮书》中显示,预计到 2030 年我国 城镇化率将达到 70%,2050 年将达到 80%左右。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将带来更 多的工程建设需求,工程机械将拥有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工程机械对体力劳动者的替代作用逐步凸显。我国 15-64 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从 2011 年开始逐年下降,2021 年该比重已下滑至 68.3%,相比 2010 年的高点降 低了 6.2 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劳动适龄人口占比持续降低,工 程机械对体力劳动者的替代趋势将愈发明显。

工程机械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伴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市场对小挖、 微挖等工程机械的需求持续提升,挖掘机逐步向农村市场渗透。微挖体型小巧, 可以在比较狭窄的空间作业,被广泛的应用在大棚土地修整、除草挖沟、果园的 施肥松土等农业领域和室内装修或道路施工的作业场景。而且微挖价格一般在几 万到十几万元不等,更容易使下游用户接受。2009 年以来,小微挖占挖机国内市 场销量的比例已明显提升。2022 年,微挖(6 吨以下)占比达到 39.53%,占比相 较于 2021 年提升 15.44pct。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工程机械的应用领 域拓展有望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3 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核心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

3.1 起重机械行业逐步筑底,月度销量增速逐步转正

工程起重机是对运输物体等实现空间位置转换的机械。主要包括汽车起重机、履 带式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全路面起重机、随车起重机等,广泛应用于交通、油 田、矿山、港口、钢铁、水电、军工以及各种工程建设等行业。

汽车起重机械接近本轮下行周期底部。2022 年中国汽车起重机销量为 25942 台, 同比下降 47.20%。2023 年 1-3 月份汽车起重机销售分别为 1216、2542 和 3796 台, 分别同比下降 21.55%、4.47%和 9.6%,降幅明显收窄;4 月汽车起重机销售 2716 台,同比增长 14.9%;在历经近两年的持续下行之后,汽车起重机销量持续正增 长可期。

汽车起重机械海外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出口销售持续保持高增长。2022 年,我国 汽车起重机出口 5504 台,同比增长 72.97%。2023 年 1-3 月,我国主要企业汽车起重机出口 2518 台,同比增长 171.92%。2021 年以来,我国主要企业汽车起重机 出口量增长明显,2023 年预计将保持高增长态势。

2023 年一季度履带起重机销量实现正增长。2022 年,履带起重机销量为 3215 台, 同比下降 19.44%。2023 年 1 月履带起重机销量为 175 台,同比下降 15.46%,但 从 2 月起,履带起重机销量增速逐步转正,2、3、4 月同比增速分别为 60.5%、 15.0%、24.2%。1-4 月,履带起重机共计销售 1213 台,同比增长 20.3%,销量持 续改善可期。 2023 年塔机销售亦迎来边际改善。2022 年,我国塔式起重机销量为 21045 台; 2023 年 1、2 月销量分别为 841 台 1386 台,同比下降 40.90%和 6.67%,降幅逐步 收窄;3 月份销量为 2000 台,同比增长 11.36%;4 月份销量为 2087 台,同比下 降 4.57%,边际改善态势有望延续。

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呈现出“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塔机市场中联重科一 家独大。汽车起重机市场方面,徐工、中联、三一三家企业合计的市占率在 90% 左右,市场集中度较高。汽车起重机市场壁垒较高,厂商竞争较为激烈。履带起 重机市场方面,三一、徐工、中联三家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合计市占 率高达 98%左右。在 2022 全球工程机械 50 强峰会上发布的 2022 全球塔式起重 机制造商 10 强榜单中,中联重科排名第一。中联重科塔机市占率高达 40%左右, 远超第二名,其中中联重科大塔市占率更是超过 50%。2023 年 4 月,中联重科下 线交付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机 R20000-720,额定起重力矩达 20000 吨米,继续巩固 自己在大塔市场的领先地位。伴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崛起,大塔需求持续增强,未 来龙头公司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3.2 公司工程起重机行业领先,建筑起重机全球第一

2022 年公司起重机械销售承压。2022 年公司起重机械销售收入为 189.79 亿元, 同比下降 47.99%;起重机械毛利率为 22.91%,同比下降 0.38pct。2022 年工程机 械行业下游需求依然较为疲软,公司起重机械下滑幅度较大。2023 年以来,汽车 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塔机月度销售增速逐步转正,公司起重机械业务收入增速 恢复增长可期。

公司工程起重机械市场份额保持行业领先。公司 200 吨及以上全地面起重机销量 位居行业第一,全球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 2400 吨实现批量交付。建筑起重机械 销售规模稳居全球第一。公司是国内最早兼具汽车起重机上车、底盘综合开发制 造能力的高端装备制造商,在汽车起重机领域已形成 12t-220t 的产品型谱。在 2023 年中联重科“科技献礼新时代”系列活动和第三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期间, 中联重科系列高精尖产品和强大的科技实力赢得了海内外客户高度认可,签约订 单超 80 亿元,其中起重机械和混凝土机械共计揽获订单 32.7 亿元,彰显出其强 势的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建筑起重机销售规模稳居全球第一。2018 年公司收购全球塔机领先制造商德 国威尔伯特 100%股权,公司以高起点踏入欧洲高端塔机市场,实现全球塔机业务 全系列产品的覆盖。为进一步深入欧洲高端塔机市场,2019 年建立了中联重科 CIFA 欧洲平台以开展欧盟地区的塔机业务。中联重科与斯洛文尼亚当地最大的塔 机租赁商达成合作,塔机产品正式进入当地市场。2019 年,中联重科塔机收入突 破 100 亿元,成为全球首家塔机年销售超过百亿的企业。目前公司建筑起重机械 销售规模稳居全球第一,推出极致 R 代塔机,实现“全域安全、30 年寿命、远程 管理”三大核心技术突破,确立世界塔机技术标杆。

公司塔机型谱齐全,动臂塔机性能稳定。公司已经研发出从 125tm 至 3350tm 系 列型谱动臂塔式起重机。动臂塔式起重机性能稳定、安全性高,广泛应用于国内 重点工程及超高层建筑项目,如郑州绿地中心、厦门国际中心、上海虹桥机场、 兰州红楼等,并深入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等国际市场。近年来,性能优、适 用广、易维保、更智能的公司 4.0 系列动臂塔式起重机产品,如 L125-8/10、L500A32/50 等陆续面世,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3.3 混凝土机械市场需求有望迎来边际改善

混凝土机械是利用机器取代人工生产混凝土的机械设备。产品主要包括混凝土泵 车、车载泵、拖泵、布料机、搅拌站(楼)、搅拌车、干混砂浆成套设备,机制砂 成套设备、湿喷机及隧道成套设备等。主要应用于公路建设、铁路建设、房地产 建设、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混凝土泵车销量 2022 年受下游需求减弱影响出现下滑。2016-2020 年中国混凝土 泵车销量呈现上涨态势,销售量从 2811 台上涨至 11917 台,2021 年中国混凝土 泵车销量销量为 10351 台,同比下降 13.14%,但仍维持在高位。泵车需求量从 2015 年的 2379 台上升至 2020 年的 9455 台。2021 年初以来,受地产新开工面积 持续下滑影响,泵车销售出现较大幅度下滑;2023 年在低基数背景下,泵车销售 情况有望逐步企稳。伴随着地产支持政策的不断落地及基建投资的逆周期调节作 用持续发力,泵车销售有望逐步迎来边际改善。

混凝土搅拌车销量承压,出口市场保持较快增长。混凝土搅拌车销量在 2011 年达 到销售峰值后,经历了 2012-2016 年长达五年的下滑。2017 年销量出现反转,混 凝土搅拌车销量从 2016 年的 24400 台上升至 2020 年的 85400 台,上升趋势明显。 2020 年以来,我国混凝土搅拌车的出口销售快速增长,2020-2022 年复合增长率 达 27.83%。2022 年搅拌车出口销量 9544 台,同比增长 31.19%。2023 年 1-3 月出 口销量为 2568 台,同比增长 69%。

混凝土泵车市场三一、中联市场份额领先,搅拌车市场竞争较为充分。三一、中 联两家企业混凝土泵车合计市占率高达 80%左右;三一、中联、徐工施维英(徐 工集团与德国施维英的合资公司)三家企业合计市占率达 90%左右。混凝土泵车 市场集中度未来或将进一步提升。2022 年,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长臂架泵车、车 载泵市占率为行业第一。搅拌车市场前十家企业合计市占率达到 70%以上,虽然 CR10 比较高,但是各家竞争依然较为激烈。2020 年,伴随着搅拌车治超力度的加大,轻量化产品更受市场欢迎,搅拌车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三一重工、中联 重科市占率提升较快,分别位居行业第一、第二位。

3.4 公司混凝土机械龙头地位稳固

2022 年公司混凝土机械销售受下游行业影响有所下滑。2022 年公司混凝土机械 业务收入为84.60亿元,同比下降48.35%。2022年公司混凝土机械毛利率为21.03%, 同比下降 3.2pct。受地产下行导致下游需求低迷影响,2022 年公司混凝土机械业 绩承压。2023 年一季度,公司收入实现正增长,混凝土机械业务全年恢复正增长 可期。公司混凝土机械长臂架泵车、车载泵、搅拌站市场份额仍稳居行业第一, 搅拌车市场份额提升至行业第二。

打造“世界记录”级别高质量混凝土泵车产品。作为混凝土机械龙头制造企业、 国家混凝土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企业、混凝土机械国家工业产品生态设计 试点企业,公司率先突破行业技术,并打破了中国及全球多项纪录:2012 年推出 的全球最长 101 米碳纤维臂架泵车,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并保持至今,摘 得 2017 年首届“湖南省产品创新奖”。 电动搅拌车系列引领“双碳”新未来。公司推出充换电一体式、充电式、混合动 力三大类搅拌车,打造低能耗、强劲动力、驾乘舒适、使用便捷的产品。充换电 一体式搅拌车每台换电过程不到 5 分钟,运行效率大幅提升;充电式搅拌车具备 续航长、安全可靠性能高等显著优势,续航里程可达 150-200 公里,充电 1 小时 即可充满 80%以上;混合动力搅拌车应用多项行业首创技术打造,实行油电双驱, 可以上绿牌直接上路行驶。

在轻量化材料研究和应用方面代表行业最高水平。新国标 GB/T 26408-2020《混凝 土搅拌运输车》对于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最大允许总质量、搅动容量、几何容量 进行了明确规定。在轻量化材料研究和应用方面,公司突破了高强钢结构设计制 造难题,在产品上使用更加结实、质量更轻的高强钢等新材料。“凌云 C”系列 5桥 72 米泵车采用行业独有的钢基复材臂架,既有钢材的特性又兼具抗拉、抗腐蚀 的非金属材料特点,代表着目前行业轻量化的最高水平。

4 新兴业务及海外出口成为公司业绩增长新引擎

4.1 高空作业平台业务发展迅速,拟分拆上市打开拓展空间

公司自 2018 年开始布局高空作业平台业务,现已成为行业龙头之一。2018 年 5 月,公司首批高空作业平台产品上市销售,同年 10 月发布三大类别共 8 个型号的 高端智能产品,全面发力新蓝海。此后公司高空作业平台业务发展迅猛,2019 年 即迈入国内高空作业平台领域的第一梯队,并一直保持在行业前列。2021 年,公 司实现高空作业机械销售额 33.51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310.76%,市场份额稳居行 业前三;2022 年,公司实现高空作业机械销售额 45.96 亿元,同比增长 37.15%, 国内销量行业领先。

产品型谱不断完善,新品类产品研发进程加快。公司高空作业机械已实现产品型 谱 4-68 米的全覆盖,拥有剪叉、曲臂、直臂、蜘蛛车等 80 余款产品,成为国内 型号最全的高空设备厂商之一。2022 年,公司在加快常规机型的产品升级换代的 同时,加速全新品类产品开发:常规机型方面,公司推出 ZT88JE 锂电直臂式产 品,具有低噪音、无排放和经济高效等显著优势,越野性能与柴动机型相当;新 品类产品方面,公司研制的 ZX27AE 是全球首款纯电驱动行走的 27 米蜘蛛式高 空作业平台,能效、作业性能等各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公司车载式高 空作业平台已实现小批量产,伸缩臂叉装车、高空作业机器人等新产品研制下线, 产品型谱不断完善。

海外渠道布局拓展持续推进。据公司年报显示,2021 年公司高机销售至海外五大 洲 58 个国家和地区,2022 年覆盖范围已扩大到 80 余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加拿大、 墨西哥、巴西、波兰等国实现中国品牌市占率第一,海外布局拓展速度迅猛。公 司高机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客户口碑不断提升:ZT88JE(ZT28JE-V)已投入瑞士、 荷兰、波兰等国家的城市施工建设,ZT186J(ZT58J-V)在 2022 年已参建波兰最 大的天然气炼化厂施工项目,备受欧洲用户好评;2023 年美国拉展上,中联高机 展出了七款明星产品,广受客户好评。随着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在海外市场认可度 的提高和公司海外拓展进程不断推进,公司高机业务有望在海外市场实现新突破。

公司高机板块拟分拆上市,有望释放新兴业务板块估值潜力。2023 年 2 月 5 日, 公司发布拟分拆中联高机重组上市的预案。方案为路畅科技向中联高机的 29 名股 东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中联高机 100%股权,发行价为 23.89 元/股,并向不超过 35 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分拆完成后,中联高机将成为路 畅科技全资子公司,中联重科仍为路畅科技的控股股东。高机业务是公司近年来 着力发展的新兴板块,目前已稳居行业前列,属于公司优质资产。中联高机的分 拆上市有望释放新兴业务板块估值潜力,提高公司技术水平与盈利水平,巩固市 场地位,实现跨越式发展。

4.2 挖掘机业务快速增长,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公司挖掘机业务增长态势良好,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公司在 2019 年完成了土方机 械全国省级销售服务网点布局,并于 2020 年迎来市场销量的强势增长,全年销量 提升至国产品牌第六名。2022 年,公司土方机械业务实现营收 35.12 亿元,同比 增长 8.50%,增长态势良好。得益于公司聚焦于盈利能力较好的中大挖产品的策 略,公司土方机械业务盈利能力不断提升。2022 年,公司土方机械毛利率为 23.48%, 同比提升 4.55pct,经营质量持续向好。

挖机等新兴板块订单量高增。在中联重科“科技献礼新时代”系列活动和第三届 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期间,中联重科系列高精尖产品和强大的科技实力赢得 了海内外客户高度认可,签约订单超 80 亿元,彰显出其强势的行业领先地位。而 作为新兴板块的土方机械和高空作业机械,更是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斩获订 单超 12 亿元,尤其是中大吨位挖掘机产品以优异的性能优势深受市场欢迎。 产业布局不断完善,提供持续增长动力。2019 年,长沙中联智慧产业城首开区挖 掘机械园区开工建设;2020 年挖掘机械园区中大挖智能装配车间实现产品下线。 至此公司土方机械形成“渭南+长沙”双制造基地布局,发展动能不断释放。2022 年,长沙挖掘机械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现全线投产,包括 4 条无人化“黑灯”产线, 是全球唯一实现全流程挖掘机智能制造的生产基地,能够实现关键工序数据采集 率 100%、研发周期缩短 30%、运营成本降低 20%、年产能挖掘机 5 万台,产业 布局进一步完善。公司未来将依托全球领先的“灯塔工厂”,持续推进完善产品型 谱及升级开发,全面推动产品关键核心技术升级,力求实现土方业务跨越式增长。

4.3 农机板块提质升级,干混砂浆业务布局持续完善

公司作为全国产品链最全的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公司农机 产品覆盖土地耕整、种植、田间管理、收获、烘干、秸秆综合利用等农业生产全 过程,已形成拖拉机、收获机、经济作物机械、烘干机、农机具等 10 多个产品线、 50 多个产品平台、750 多种产品资源的产品组合,产品齐全度行业领先。2022 年, 公司农机业务实现营收 21.38 亿元,同比下降 26.43%,小麦机、烘干机、旋耕机、 抛秧机国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行业前列。

公司是国内首家 AI 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引领行业智能化发展。在技术领域,公司 获得产品技术奖励共 15 项,专利授权近千项,率先以人工智能打造智慧农业,实 现农机+农艺+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创新。2021 年陆续发布新一代 AI 小麦收获机、 AI 水稻收获机,首次发布大马力 AI 拖拉机、有序 AI 抛秧机,自主研发并首次 发布农机 AI 控制器、收割测产智能终端等产品,引领中国农业机械迈入人工智 能时代,突破行业天花板,持续引领行业技术方向。 公司已建立完备的智慧农业技术体系,为农业种植降本增产提供有力支持。公司 的智慧农业技术体系可分为 3 个后台和 2 个前端应用:在 3 个后台中,专家系统 是以作物生产模型为核心搭建的数据中台,负责作物数据的分析处理;智能农机 可以分析、调度中联入网的所有农机;数字化种植指南则可以针对属地土壤、气 候,选择适宜品种,实现大田种植最优化。在 2 个前端应用中,农场主应用 APP 用于搭建农户、专家等用户的应用系统,便于数字农业的推广;数字化地面团队 是由农艺、数据分析员等组成的田间巡查小组,确保数字农业在属地的执行落地。 根据中联农机在试验基地的实验结果,运用智慧农业进行数字化管理可以节约 108 元/亩的化肥、农药成本,同时可以增加 14.3%的产量,能为农业种植降本增 产提供有利支持。

干混砂浆新材料工厂布局不断拓展,材料研发持续提速。公司干混砂浆业务发展 态势良好,市场份额稳居国内市场第一梯队。2022 年公司干混砂浆新材料工厂布 局不断拓展:2022 年 7 月中联新材湘阴标杆工厂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 国单体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建筑新材料生产基地;7 月 31 日中联重科新材料 吉安工业园一期项目开园投产;8 月 29 日中联新材亳州标杆工厂开工建设;8 月 31 日中联新材马鞍山标杆工厂开工建设。同时材料研发持续提速,研发范围覆盖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有机合成材料三大领域,形成以水泥基高流动性 地坪砂浆、机喷型装饰砂浆为核心的系列产品,加速推进产品开发迭代升级,提 升市场竞争力。干混砂浆新材料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新引擎。

4.4 海外布局逐步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出口快速增长

海外业务收入增长迅速,收入占比提升明显。2019 年以来,公司海外业务收入持 续增长,收入增速不断攀升,海外收入占总营收比重提升明显。2022 年,公司实 现海外业务收入 99.92 亿元,同比增长 72.60%,海外收入占比达到 24%,占比相 较于 2021 年提升 15.38pct。2023 年一季度,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增长 123%,继续 保持高增长态势。分国家来看,2022 年印尼、印度、阿联酋、沙特、土耳其等重 点国家本地化发展战略成效显著,销售业绩同比增长超过 100%。在“科技献礼新 时代”系列活动现场和第三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期间,中联重科共计斩获 海外订单 25.4 亿元,占订单总金额的三成以上。

公司全球布局完善,生产基地不断拓展升级。公司全球制造、营销、服务网络已 覆盖全球 100 余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均有市场布局;公司在东亚、 东南亚、欧洲等多个地区建立子公司,在意大利、德国、巴西、印度、白俄罗斯 投资建有工业园,在土耳其、沙特拟新建工厂,并在全球设立 50 多个常驻机构。 公司持续致力于生产基地的拓展升级:意大利 CIFA 拓展升级为涵盖混凝土、工 起、建起产品的综合型全球化公司;加速与德国威尔伯特公司塔机技术的融合, 以威尔伯特为窗口连接全球高端塔机研发技术;加强全球领先的农机具制造商拉 贝公司与农业板块的协同。

纵深推进海外业务管理变革。公司以航空港为业务支点,以地面部队为业务触手, 完善本地化人、财、物、软硬件管理能力,完成 30 个重点国家本地化业务和运营体系建设,打造专业、务实、高效的本土化人才队伍,海外的 ERP、CRM、物联 网等数字化平台相继上线运行,海外业务端到端管理实现可视化,形成中联特色 的海外业务端对端、数字化、本地化的业务管理体系,为海外业务的全球布局与 全面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是“一带一路”战略重点受益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公司在哈萨克斯坦、印度 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工业园或生产基地,实 现了公司从“走出去”到“走进去”本地化运营的海外发展战略落地,为公司带 来新的发展机遇。2022 年 4 月,在新华社全球连线聚焦的十个“一带一路”工程 中,中联重科深度参建了五个,包括埃及新首都“非洲第一高楼”、“未来城市” 科伦坡港口城、阿根廷基塞水电站等,既充分展现了公司推动 “一带一路”走深走 实的责任和担当,也彰显了中联重科品牌的国际影响力。2022 年 7 月,公司拖拉 机、收割机等近千台农机产品启程发往东南亚、中亚以及中东等“一带一路”沿 线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地位进一步提升。

海外业务毛利率反超国内业务,未来有望带动盈利能力回升。2020 年以来,受原 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有所降低,但公司 海外业务毛利率持续提升。2022 年,公司海外业务毛利率 22.02%,比 2020 年提 升 6.62pct,反超国内业务 21.77%的毛利率,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公司 向海外市场销售的产品通常为高端产品,随着公司海外拓展进程的不断推进,未 来有望进一步发挥海外业务规模效应,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回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文章分享结束,中联重科是国企吗(常德中联重科是国企吗)和中联重科是国企吗(常德中联重科是国企吗)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zhuoseo.com/news/23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