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满满(元气满满的意思)

今天给各位分享元气满满(元气满满的意思)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元气满满(元气满满的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人体阳气由强到弱的过程,就是疾病发展的过程

说到体质,多数人都会联想到中医9种体质。不过,中医还有一种一种体质划分法——根据人体阳气的由强到弱,分为:太阳体质、阳明体质、少阳体质、太阴体质、少阴体质、厥阴体质。今天介绍一下。

这种划分法可以更明确地理解:不同类型的人群可能发生的疾病,以及病理的发展过程——三阳体质的人阳气(正气)比较充实,抗病能力较强,病位多在表层,病证多为实证、热证;三阴体质的人阳气(正气)比较衰弱,抗病能力较弱,病位多在里层,病证多为虚证、寒证。

读懂此文,很多你原先不明白的问题都会豁然开朗。

1太阳体质

太阳体质就是:元气十分充足,抵抗力十分强。

太阳体质的人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元气满满,就是说,他们有激情有活力,充满正能量,而且他们的能量场十分强大,能够吸引到很多人。

一般情况下,邪气侵犯到太阳经时,就会遇到正气的强烈抵抗,邪气就很难继续深入。所以,太阳体质的人感受邪气,多患太阳病。

太阳病的症状主要包括:感冒、发烧,而且是高烧,恶寒、头痛、身痛、有汗或者无汗、咳嗽、喘、干呕等。脉一般是浮缓或者浮紧的,舌苔是正常的薄白苔。

太阳病的治疗方式是解表法,包括发汗解表、调和营卫、解肌发表等。太阳体质的病人非常容易康复,而且很少衍生其他病症。

不过,现在太阳体质的人非常少,多见于一些先天阳气就很足的孩子和成年人。

2阳明体质

阳明体质可以用3个词概括:体实、气盛、血旺。这部分人往往声高气粗面红,肌肉健壮结实,气血旺盛,运动员或重体力劳动者常见这种体质。

在我们都熟悉的人物里,武松就是典型的阳明体质——

他的形象:身躯凛凛、胸脯横阔、语话轩昂、心雄胆大、骨健筋强;

他的食量:一口气吃3斤牛肉,喝18碗酒(这得多少脾阳才能运化);

他的力气: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那么,阳明体质的人容易出什么问题呢?

阳明体质的人如果感受外邪,往往会正气反应过猛,产生抵抗过度,造成邪机益亢,就会生阳明病。

阳明病的症状主要包括:高热、口渴、出大汗、精神亢奋、谵语、妄言、胃肠积滞等。

阳明体质的人调理常用两味中药:

一是大黄,这是通下的药,可以把瘀滞的浊气泻下来;

二是生石膏,这是清解的药,可以把郁住的热邪清解掉。

不过,这两味药极为寒凉,不可滥用,否则会伤害元气,导致疾病加重。

3少阳体质

少阳体质就是:元气略显不足,抵抗力不如太阳体质。不过,相对来说,少阳体质还是不错的。

少阳体质的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心态比较乐观,看得开放得下,不大会钻牛角尖,心里也算敞亮,没啥阴郁的想法;

——精力比较旺盛,可以应付日常工作外加熊孩子;

——偶尔也会吃不好睡不好,但不会面色萎黄;

——不太容易痛经,但如果经期沾了冷的寒的,也会引起不适。

不过,少阳体质的人,邪气入侵后,由于太阳经的抵抗不能完全把邪气驱除出去,外邪就会进一步深入到少阳经的层次上,就会患少阳病。

少阳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口苦、咽干、眼睛发花、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减退、心烦、呕吐、恶心等。

少阳病的治疗方式是和解法。一般用柴胡类的方子,因为柴胡宣畅气血、散结调经,是少阳经祛除阻滞、和解正气的专药。

综上所述,太阳体质、阳明体质、少阳体质,统称为三阳体质。这部分人身体素质普遍不错,抵抗力比较强,不容易得一些恶性疾病,比如癌症,三阳体质的人很少得。

所以,如果你先天就是三阳体质,那么恭喜你,这才是真正赢在了起跑线上。

接下来,再看三阴体质↓↓↓

4太阴体质

太阴体质的人元气已经明显不如三阳体质的人了,其在全体或局部的抵抗也已明显不足。

太阴体质的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特别容易腹泻,或者长期慢性腹泻;

——如果皮肤白,就会苍白无华,如果皮肤黑,就会萎黄暗沉;

——身体容易浮肿,站立时间长了,小腿就会明显变粗;

——气力也不足,干一会儿活就容易累。

一般科技工作者多是太阴体质。

太阴体质的人生病,本质在于正气不足,其治疗之法应该宜温宜养,比如灸法,千万不可滥用寒凉之物,否则会加剧阳气的损耗,适得其反。

5少阴体质

少阴体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阳虚。

少阴不足,重在扶阳——这是治疗少阴病的总纲,也是改变少阴体质的总纲。

临床上,少阴体质的人最容易出现感冒后猝死。古人有句话说“伤寒偏死下虚人”,“下虚人”就是少阴体质的人。医院里经常会见到有人感冒后输液,随后出现急性心肌炎、急性肾炎,继而猝死的案例——这些都是少阴体质特有的,因为手少阴是心经,足少阴是肾经,邪气内陷于少阴,要么心病,要么肾病。

还有,常见的中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肾病、肿瘤等多属于少阴病,这些病人也多为少阴体质。说白了:只有少阴体质的人才会得大量的慢性病、难治病。而且,大凡西医久治不愈的病人,或者久服寒凉中药后,多数都成了少阴体质,其所患的疾病也多是少阴病。

对付少阴病,从中药角度来说,附子是主药;从外治疗法来说,艾灸排第一。不过,尽管二者都可以回阳救逆,但一般情况下中医多推荐艾灸,因为附子毒性很大,且药量不易掌控。

6厥阴体质

厥阴体质的人,元气不足至极。

外邪侵入时,正邪相搏,人体就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这是人体正气的最后反抗。所以,这会带来两个结果:一是正复邪退,病情及转;二是正虚邪盛,病重而亡。

厥阴体质的人,平时往往多易生肝病,而且其面色略青、面颊不华、鼻梁高耸、身体细瘦而高长。对付厥阴体质,乌梅是主药,因为乌梅味极酸,酸属木,木入肝,而厥阴正是肝与心包的层次

从外治疗法的角度来说,艾灸是必选之法,因为阴邪已经到了极致了,必须赶紧补阳,才能救命。

——END——

⊙版权声明:文章选自中医思维十,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佩兰

⊙运营编号:YNZY0003

元气满满,伤了元气,一篇文章说明元气究竟是什么

“元气”到底是什么?

元气,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概念,既无形无相,又无处不在。三千年来,元气这个概念不仅频频出现在文献之中,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个十足的“热词”。时至今日,“伤了元气”、“恢复元气”、“元气满满”等词,仍然活跃在大众语境中。

但是,稀里糊涂地传了三千年,用了三千年,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告诉我们:元气是什么。

战国奇书《鹖冠子·泰录》说:“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

这是说元气是形成天地的物质要素总和。

徐整《三五历纪》说:“岁起摄提,元气肇始,有神人号天皇。”

这是说元气是文明诞生的必要环境。

《遁甲开山记》:“厉山氏分布元气也。”

这是说元气是圣人可以调度的神秘力量。

高承《事物纪原·元气》援引了上述二书,同时说:“列子曰,太易,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形、气、质具而未离,故曰混沌。髙氏小史曰,太易气象未分,太初气象始萌,太始气象初端,太素气形变质,太极形质已具。然则元气之始自太初也。”

这是说,元气是在天地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有了元气,才有了有形的天地万物。

是不是越看越糊涂,还不如三体人给我们上一节物理课。

元字中,构件人是义符;人头部的短横是指事符号,表意为人头顶的最高处;上边的短横构件也是指事符号,表意为凌驾于人之上的神秘力量。元字的本义是统领人意识和行动的神力。

气字中,曲线形构件表意为云。气字的本义是可以使云层变化移动的无形物质。

从这两个字的本义可以推知,元气组成一个词,本来的意思并不复杂,就是能调动指挥人这种生命体的无形的神秘力量。

现在的人们对于生命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知道有基因作为生命的图纸,有蛋白质作为生命的材料;氧气是能量的来源,水则兼具运输和冷却的功能。但对于上古时期的先民们来说,生命实在是一个无比玄妙的存在:怀胎十月,生下来就哭;不需要充电,能玩儿到狗都嫌;好起来也就那样,坏起来却可以没边儿……

也难怪先民们会好奇,我们现在对不吃不喝就会瞎琢磨的人工智能,不也是一脑门子问号吗?

终于,先民们从饮食行止中总结出大量的规律,认为人不过是个肉乎乎的玩具,遥控器是在头顶上一只看不见的手里啊。遥控器的信号是通过什么来传输呢?就是元气。

既然能遥控人,那和人相关的山水鸟兽也就不是偶然长成这样了,全是神秘之手通过元气完成的精妙设计。

于是,在古人的认知中,元气的内涵就越来越大。

作为古代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元气逐渐成了所有事物的原始能量,可以被转化和传递。它既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又隐含着人们对五行生克相克、内在精气神的理解。

在古代文化中,元气不仅是一种理论概念,也是一种实际的物质。元气被认为是万物之原、生命之源,是构成宇宙和人体的基础要素。元气在古代文化中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了自然科学、哲学、宗教和文化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对自然、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

于是,虽然还是不清楚“元气”到底是什么,但围绕“元气”的来源、特征、影响,大家就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力。

尚书》中,有“圣人通天地之情,察万物之理,深入物理,明于命数,因以定数命之,故各有其气”的记载。也就是说,古代人认为一切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气息,而这种气息来源于天地间所存在的元气。

元气的来源可以从自然界和人体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自然界方面,元气来源于自然界的万物之中,包括动植物、岩石、水等。在古代文化中,元气被认为是自然界基础要素之一,是万物的原始能量。根据《周易》的阴阳五行理论,元气可以分为五行元气,分别是金、木、水、火、土。这些元气在自然界中相互作用,形成了万物的生命力量,滋养着万物的生命。

人体方面,元气来源于人体内部的能量。古人将元气认为是人体自然生命力量的表现,人的元气可以随着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逐渐增强。在《黄帝内经》中,元气被认为是人体内的“根本之气”,它来源于父母的精气和饮食所摄入的物质。人的元气不断地与自然界中的元气进行交流、调和,从而实现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元气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五行相克、精气神等诸多概念。如《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五行相胜,气归所胜”,这说明元气具有相克相生的特点。同时,在《黄帝内经》中也提到“气存乎内,形彰乎外”,这再次证明了元气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

元气的特征,大的方面有三点。

1、能够被转化和传递。在古代文化中,元气是一种能够被转化和传递的能量。通过吸收、提取和利用自然界中的元气,人类可以增强自己的元气,实现身心健康和自我修养。

2、不可见、无形。元气是一种不可见、无形的能量,在自然界中也无法被直接观测到。古人认为元气是一种玄而又玄的存在,需要通过心灵感应来体悟其存在。

3、具有维持生命的功能。元气是古代文化中用来解释万物生命起源和维持的基本能量,包括自然界中的万物和人体内部的生命力量。元气可以通过调节和平衡身心的需要来维持生命的发展和健康。

元气在古代文化中产生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健康的影响。元气是身体健康的重要能量,可以影响人体内部的生理、心理和意识状态。保持元气充足,可以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维护和发展。

2、对情绪的影响。元气的充盈和损耗可以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包括愉悦、沮丧等。在古代文化中,通过调节元气的损耗和富足,可以帮助人实现身心平衡和心灵宁静。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元气的充盈和损耗也可以影响社会的发展。在古代文化中,政治、社会和经济状况的不同会对元气的分配和利用产生影响,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产生影响。

元气满满(元气满满的意思)插图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元气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诗经》中的“南有樛木,葛藟累之”,“白华之勇”,以及“潇湘何曾见”的描写,都涉及到元气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而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亦有意运用了元气概念,如宝玉“元婴未泯”的形容便大量运用了五行生克相克的原理。

经过这么一扒拉,元气的概念就基本清晰了。

元气本来是对人体生命力来源的猜想,逐渐放大到了对宇宙现状的思考。这个角度上,元气可以说是“道”的基础。

当古人的眼光从太空回到人间,便有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此时的元气,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于天地万物以及人体本身的认知,更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zhuoseo.com/news/23039.html